鸡飞狗跳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ī fēi gǒu tiào
成语注音 ㄐ一 ㄈㄟ ㄍㄡˇ ㄊ一ㄠˋ
成语简拼 jfgt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鶏飛狗跳
成语英文 general turmoil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成语示例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1章:“回原西来和我闹腾一番,弄得鸡飞狗跳墙!”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成语典故

形容因惊恐而引起极其混乱的情况。茅盾《锻炼》二四:“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到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亦作“鸡飞狗走”。《痛史》一三回:“你看前两天那种搜索的样子,只就我们歇宿的那一家客寓,已经是闹得鸡飞狗走,鬼哭神号。” 见“鸡飞狗走”。邓贤《中国知青梦》:“因此一时间十八连大乱,到处~,知青们猝不及防,被‘战斗帽’打得头破血流……”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极,特别地:刀子~快。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走~。~彘(狗和猪)。~刨(páo )(一种游泳动作)。~盗(小偷)。~腿子。~仗人势。~尾续貂(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很不相称,常指文章)。

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跃。~水。~荡。~跶。~高。~远。~舞。弹(tán )~。暴~如雷。~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 越过:~班。~棋。~槽。 一起一伏地动:心~。眼~。心惊肉~。

古同“逃”。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狗』

《唐韻》古后切《集韻》《韻會》《正韻》舉后切,𠀤音苟。 《說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聲。 《爾雅·釋畜》未成毫,狗。 《註》狗子未生㲦毛者。 《又》尨,狗也。 《易·說卦》艮爲狗。 《禮·曲禮》尊客之前不叱狗。  又《汲冢周書》正西崑崙狗國。 《五代史》狗國人身狗首,長毛不衣,語爲犬嘷。其妻皆人,生男爲狗,生女爲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天狗,狀如大奔星。  又鳥名。 《爾雅·釋鳥》鴗,天狗。 《註》小鳥也。靑似翠,食魚,江東呼爲水狗。  又《揚子·方言》螻蛄,南楚謂之杜狗。  又木狗。 《正字通》熊大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廣東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皮爲衣𥛑,能運動腳氣。元世祖足疾,取其皮爲袴。  又溪狗,蟲名。 《正字通》陳藏器曰:生南方溪㵎𤰞處,狀如蝦蟇,尾長三四寸,治溪毒遊蠱。  又草名。 《爾雅·釋草》蘻,狗毒。 《疏》蘻,一名狗毒。  又地名。 《齊語》以燕爲主,反其㑴地,柴夫吠狗。 《註》燕之二邑。  又人名。 《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適衞說𨙊瑗史狗。  又姓。 《正字通》漢狗未央。見印藪。  又《韻會》通作㺃。荀子,曾不如相雞㺃之可以爲名也。 《埤雅》狗从苟。韓子曰:蠅營狗苟。狗苟,故从苟也。◎按荀子儒效篇今本作狗。  又《集韻》許𠋫切,音詬。本作𧲿。熊虎子名。或作豿。 《爾雅·釋獸》熊虎醜,其子狗。 《註》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 《疏》郭引當時之律,以證虎子名狗之義也。

『跳』

《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𠀤音迢。 《說文》蹶也。一曰躍也。 《博雅》上也。 《釋名》條也,如草木枝條務上行也。 《莊子·逍遙遊》東西跳梁。 《史記·司馬相如傳》馳波跳沫。 《王褒·洞簫賦》跳然復出。 《類篇》或作𨃜。  又《集韻》徒刀切,音陶。與逃通。 《前漢·高帝紀》漢王跳。 《註》如淳曰:音逃。謂走也。  又徒了切,音窕。 《類篇》挑戰。  又徒弔切,音調。行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