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犬吠


   见“鸡鸣狗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ī míng quǎn fèi
成语注音 ㄐ一 ㄇ一ㄥˊ ㄑㄨㄢˇ ㄈㄟˋ
成语简拼 jmqf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鶏鳴犬吠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鸡鸣狗吠”。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朱自清《瑞士》:“稀稀疏疏错错落落的房舍,仿佛有鸡鸣犬吠的声音。”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成语典故

见“鸡鸣狗吠”。《后汉书·吴良传》:“举觞上寿,谄称太守功德。”李贤注引《东观汉记》:“齐郡败乱,遭离盗贼,不闻~之音。”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狗:猎~。警~。~马之劳。~牙交错。~子(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桀~吠尧(喻走狗一心为主子效劳)。

狗叫:~叫。狂~。蜀犬~日(喻少见多怪)。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犬』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𥌭切,圈上聲。 《說文》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 《埤雅》傳曰:犬有三種,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食犬若今菜牛也。 《書·旅獒》犬馬非其土性不畜。 《禮·曲禮》效犬者,左牽之。 《疏》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則大者爲犬,小者爲狗。故月令皆爲犬,而周禮有犬人職,無狗人職也。但燕禮亨狗,或是小者,或通語耳。  又《禮·曲禮》犬曰羹獻。 《周禮·秋官·司寇·犬人疏》犬是金屬,故連類在此。犬有二義,以能吠止人則屬艮,以能言則屬兌。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其親名之曰犬子。  又《左傳·隱八年》遇於犬丘。 《註》犬丘,垂也。地有兩名。

『吠』

《唐韻》扶廢切《集韻》《韻會》房廢切,𠀤音茷。 《說文》犬吠鳴也。 《廣韻》犬聲。 《詩·召南》無使尨也吠。 《戰國策》跖之狗吠堯。 《楚辭·九章》邑犬羣吠兮,吠所怪也。  又吠狗,地名。 《齊語》以燕爲主,反其侵地柴夫、吠狗。 《註》燕之二邑。 《集韻》或作犻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