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钟列鼎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因用“鸣钟列鼎”或“鸣钟食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íng zhōng liè dǐng
成语注音 ㄇ一ㄥˊ ㄓㄨㄥ ㄌ一ㄝˋ ㄉ一ㄥˇ
成语简拼 mzld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鳴鐘列鼎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因用“鸣钟列鼎”或“鸣钟食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丰屋华榱,顾蓬蒿而徙眷;鸣钟列鼎,想藜藿而移交。唐·王绩《与陈叔达重借〈隋纪〉书》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成语典故

源见“钟鸣鼎食”。形容贵族高官生活的豪侈。唐 王绩《与陈叔达重借〈隋纪〉书》:“丰屋华榱,顾蓬蒿而徙眷;鸣钟列鼎,想藜藿而移交。” 并列 鼎,盛物食器。吃饭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形容显贵高官生活的豪奢。语本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唐·王绩《与陈叔达重借〈隋纪〉书》:“丰屋华榱,顾蓬蒿而徙眷;~,想藜藿而移交。”△多用于官宦生活。也作“鸣钟食鼎”。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编~(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计时的器具:~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头(小时,如“开了一个~~的会”)。 杯子。 集中,专一:~情(感情专注)。~爱(特别爱)。~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排成的行:罗~。行(háng )~。队~。~岛。 众多,各:~位。~强。~传(zhuàn )。 摆出:~举。 安排到某类事务之中:~席。 量词,用于成行列的事物:一~火车。 类:不在此~。 姓。 古同“烈”,强烈,猛然。 古同“裂”,分裂。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 锅:~罐。~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 大:~族。~臣。~力支持。 正当,正在:~盛(shèng )。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列』

《唐韻》《正韻》良薛切《集韻》《韻會》力櫱切,𠀤音裂。 《說文》分解也。 《廣韻》行次也,位序也。 《前漢·韋玄成傳》恤我九列。 《註》九卿之位。 《顏延之·曲水詩序》婆娑于九列。  又軍伍。 《左傳·僖二十二年》不鼓不成列。  又布也,𨻰也。 《班固·西都賦》陛戟百重,周廬千列。  又《周禮·地官·稻人》以列舍水。 《註》列者,𠗲其町畦,必使平垣,則水可止舍也。  又姓。 《廣韻》鄭有列禦𡨥。  又《集韻》力制切,音例。比也。

『鼎』

《唐韻》《集韻》《韻會》𠀤都挺切,音頂。 《說文》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 《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 《左傳·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 《周禮·天官·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 《鄭註》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  又《周易卦名》巽下離上之卦。  又《正韻》鼎,當也。  又方也。 《前漢·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  又鼎鼎,大舒也。 《禮·檀弓》喪事鼎鼎爾,則小人。 《疏》形體寬慢也。  又周鼎,星名。見《步天歌》。  又湖名。 《史記·封禪書》黃帝鑄鼎於荆山,後世因名其處爲鼎湖。  又州名。宋朗州攺鼎州。  又城門名。 《後漢·郡國志》雒陽東城曰鼎門。 《註》九鼎所後入。  又維舟曰鼎。 《揚子·方言》維之謂之鼎。  又官名。 《前漢·東方朔傳》夏育爲鼎官。 《註》鼎官,今殿前舉鼎者也。  又姓。未將鼎澧。  又人名。 《西京雜記》鼎,匡衡小名也。  又《前漢·匡衡傳註》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狀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 《又》無說詩匡鼎來。 《註》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按服虔註誤。  又《前漢·賈捐之傳》捐之復短石顯。楊興曰:顯鼎貴。 《註》如淳曰:言方且欲貴矣。鼎音釘。師古曰:讀如字。  又叶他經切,音汀。 《左思·吳都賦》精若耀星,聲若雷霆。名藏於山經,形鏤於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