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夷子皮


   春秋 越 范蠡 之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浮海出 齐 ,变姓名,自谓 鴟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 司马贞 索隐:“ 范蠡 自谓也。盖以 吴王 杀 子胥 而盛以鴟夷,今 蠡 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韦昭 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ī yí zǐ pí
成语简拼 cyzp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春秋 越 范蠡 之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浮海出 齐 ,变姓名,自谓 鴟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 司马贞 索隐:“ 范蠡 自谓也。盖以 吴王 杀 子胥 而盛以鴟夷,今 蠡 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韦昭 曰: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书上指鹞鹰:~张(嚣张、凶暴,像鸱张开翅膀一样)。~视(昂首而视,如鸱欲有所攫取)。~顾。~目虎吻(形容相貌凶恶)。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杂处(chǔ ㄔㄨˇ)。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 弄平:~为平地。 消灭:~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 古代的锄类工具。 古同“怡”,喜悦。 古同“痍”,创伤。 姓。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鱼~。蚕~。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姓。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毛。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书~。 表面:地~。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了。 不老实,淘气:顽~。 指橡胶:胶~。~球。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夷』

《唐韻》《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𠀤音姨。平也,易也。 《詩·周頌》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又大也。 《詩·周頌》降福孔夷。  又安也,悅也。 《詩·鄭風》旣見君子,云胡不夷。  又等也,儕也。 《禮·曲禮》在醜夷不爭。 《史記·張良傳》諸將陛下等夷。  又𨻰也。 《禮·喪大記》男女奉尸夷於堂。 《周禮·天官·凌人》大喪共夷槃冰,牀曰夷牀,衾曰夷衾,皆依尸爲言。  又夷俟,展足箕坐也。 《論語》原壤夷俟。  又誅滅也。 《前漢·𠛬法志》戰國時,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  又傷也。 《易·序卦》故受之以明夷 。  又芟也。 《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夏日至而夷之。  又陵夷,言凡事始盛終衰,其頺替如丘陵漸平也。 《前漢·成帝紀》帝王之道,曰以陵夷。  又地名。 《左傳·隱元年》紀人伐夷。 《註》國在城陽莊武縣。 《莊十六年》晉武公伐夷。 《註》采地。 《僖二十三年》楚伐𨻰,遂取焦夷。 《註》焦,譙縣,夷,城父,𠀤𨻰地。  又要服。 《書·禹貢》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  又嵎夷,東表之地,在今登州。 《書·堯典》宅嵎夷。  又馮夷,河伯也。 《莊子·大宗師》馮夷,得之,以遊大川。 《郭璞·江賦》冰夷倚浪。 《𥠇天子傳》河伯無夷之所都居。 《註》冰夷,無夷,𠀤卽馮夷。  又《淮南子·原道訓》馮夷,泰丙之御也。 《註》二人名,古之能御隂陽者。 《容齊隨筆》此別是一馮夷。  又女夷,風神名。 《淮南子·天文訓》女夷鼓吹,以司天和。  又山名。武夷,在今崇安,有十二峰九曲之勝。相傳籛鏗之子,長曰武,次曰夷,隱此得道,故名。  又水名。夷水,出襄陽及康狼二山之閒。 《水經》漢水過宜城,夷水注之。  又鴟夷,酒器。 《揚雄·酒箴》鴟夷滑稽,腹大如壷。 《吳越春秋》吳王取子胥尸,盛以鴟夷,而投之江。 《史記·貨殖傳》范蠡變名易姓,爲鴟夷子皮。  又辛夷,花名。 《楚辭·九歌》辛夷楣兮葯房。  又留夷,香草。 《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  又《諡法》克毅秉政,安心好靜,𠀤曰夷。  又姓。周齊大夫夷仲年之後,見《統譜》。  又人名。伯夷,舜秩宗之官。  又孤竹君之長子曰伯夷。  又優婆夷。 《梵書·翻譯名義》男曰優婆塞,女曰優婆夷,所云淸淨男女也。  又與彝同。 《孟子》詩云:民之秉夷。詩本作彝。  又叶羊吏切,音異。 《馮衍·顯志賦》攢射干雜蘼蕪兮,結木英與新夷。光扈扈而揚耀兮,紛郁郁而暢美。美音媚。新夷卽辛夷。 本作𢓡。一曰古遲夷通。

『子』

《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𠀤音梓。 《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 《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又《廣韻》息也。 《增韻》嗣也。 《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 《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 《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 《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又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又卿之妻曰內子。 《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 《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疏》子者,奉恩宣德。  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又國名。 《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又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又姓。 《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又複姓。 《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又子細,猶分別。 《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 《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又去聲,才四切。 《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又與慈通。 《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又叶濟口切,音走。 《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又叶子德切,音則。 《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 《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皮』

《唐韻》符羈切《集韻》《韻會》《正韻》蒲糜切,𠀤音疲。 《說文》剝取獸革者,謂之皮。从又,爲省聲。 《長箋》从爲形義俱遠。當作从又从尸。 《徐曰》又,手也。生曰皮,理之曰革,柔之曰韋。 《書·禹貢》梁州,厥貢熊羆狐狸織皮。 《傳》貢四獸之皮,織金罽。 《周禮·天官》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春獻之。 《註》有毛爲皮,去毛爲革。  又《釋名》被也。被,覆體也。 《韻會》皮膚,肌表也。 《史記·酈生傳》足下以目皮相,恐失天下士。  又《揚子·方言》秦晉言非其事,謂之皮傳。 《註》謂强語也。 《後漢·張衡傳》後人皮傳,無所容篡。 《註》皮膚淺近,强相傅會也。  又《博雅》皮,弁冠也。 《禮·郊特牲》祭之日,王皮弁以聽祭報,示民嚴上也。  又《正韻》狐貉之裘曰皮也。 《莊子·讓王篇》冬日衣皮毛。  又皮侯。 《周禮·冬官考工記》張皮侯而棲鵠。 《論語》射不主皮。 《註》皮,革也。布侯而棲革於其中以爲的,所謂鵠也。  又皮幣。 《前漢·武帝紀》請收銀錫,造白金及皮幣,以足用。  又腹心部曰皮室。 《遼史·百官國語解》軍制有南北左右皮室,及黃皮室,皆掌精兵。  又《博雅》重皮,厚朴也。  又《古今注》長安兒童呼苦葴爲皮弁。  又《本草·釋名》仰天,皮掬,天皮,地衣草別名。卽濕地上苔衣也。  又皮氏,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河東郡。  又皮山,山名。見《山海經》。  又姓。鄭大夫子皮,後漢皮揚,唐皮日休。  又叶蒲何切,音婆。 《詩·召南》羔羊之皮,素絲五紽。 《左傳·宣二年》宋華元謂役者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役者曰:從其有皮,丹漆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