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跂鸿惊


   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uán qí hóng jīng
成语注音 ㄌㄨㄢˊ ㄑ一ˊ ㄏㄨㄥˊ ㄐ一ㄥ
成语简拼 lqhj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鸞鸞鴻驚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黄伯恩《法帖刊误·王大令书上》:“才披尺许目增明,鸾跂鸿惊欲飞逝。”


成语典故

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宋黄伯思《法帖刊误.王大令书上》:“以韵语题河南 王氏所藏《子敬帖》云:……才披尺许目增明,鸾跂鸿惊欲飞逝。” 并列 跂,提起脚后跟站着。比喻书法笔势飘逸。宋·黄伯思《法帖刊误·王大令书上》:“以韵语题河南王氏所藏《子敬帖》云:……才披尺许目增明,~欲飞逝。”△褒义。多用于书法方面。→鸾翔凤翥 龙飞凤舞 龙蛇飞动 笔走龙蛇游云惊龙 龙跳虎卧 ?信笔涂鸦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多生的脚趾:“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 爬动:“~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慢走。

古通“企”,踮起:“吾尝~而望矣。”

大雁:~雁。~毛。雪泥~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大:~博。~图。~沟。~儒。~福。~运。~烈。 指书信:来~。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跂』

《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𠀤音歧。 《說文》足多指也。 《莊子·騈拇篇》故合者不爲騈,而枝者不爲跂。  又《集韻》與蚑同。蟲行也。 《前漢·禮樂志》跂行畢逮。 《註》凡有足而行者稱跂行也。 《淮南子·原道訓》跂行喙息。  又《集韻》《韻會》𠀤章移切,音支。 《莊子·馬蹄篇》蹩躠爲仁,踶跂爲義。 《註》皆用心力爲仁義之貌。  又《集韻》輦尒切,音邐。義同。  又《廣韻》丘弭切《集韻》遣尒切。𠀤與企同。望也。 《類篇》舉踵也。 《詩·衞風》跂予望之。 《傳》跂足則可以望見之。 《禮·檀弓》不至焉者,跂而及之。  又國名。 《山海經》跂踵國,在拘纓東。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去智切,音吱。垂足坐。  又舉足望。  又《集韻》渠羈切,音奇。緩走。亦作𩨝。  又竭戟切,音劇。足也。

『惊』

《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  又《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𢝋。 《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𠀤音京。 《說文》馬駭也。 《玉篇》駭也。 《易·震卦》震驚百里。 《詩·大雅》震驚徐方。 《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又叶居陽切,音姜。 《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