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儒硕学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óng rú shuò xué
成语注音 ㄏㄨㄥˊ ㄖㄨˊ ㄕㄨㄛˋ ㄒㄩㄝˊ
成语简拼 hrsx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鴻儒碩壆
成语英文 profound literati and great learner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近义词



成语示例


章炳麟《与章行严论改革国会书》:“考试之法,政府先聘鸿儒硕学,谙练政事者,以为考官。”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书·儒林传序》:“鸿儒硕学,无乏于时。”


成语典故

指学识渊博、造诣很高的学者。《晋书.儒林传序》:“洎当涂草创,深务兵权,而主好斯文,朝多君子,鸿儒硕学,无乏于时。”章炳麟《与章行严论改革国会书》:“考试之法,政府先聘鸿儒硕学,谙练政事者,以为考官,厚其禄养,封轺而致之京师,所过防闲惟谨。” 并列 指极有造诣的学者。《晋书·儒林传序》:“洎当涂草创,深务兵权,而主好斯文,朝多君子,~,无乏于时。”△多用于形容学者。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大雁:~雁。~毛。雪泥~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大:~博。~图。~沟。~儒。~福。~运。~烈。 指书信:来~。 姓。

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家。~教(即“孔教”)。~士。~术。~学。 古同“懦”,懦弱。

〔~士〕学位名,高于“学士”。 大:~老。~材。~学(博学,亦指博学的人)。~壮。~果累累(喻巨大的成绩)。~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

古同“石”,形容坚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儒』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𠀤音襦。學者之稱。 《揚子·法言》通天地人曰儒。 《周禮·天官》四曰儒,以道得民。  又侏儒,短人也。  又侏儒,柱名,與株檽同。 《韓愈·進學解》欂櫨侏儒。  又與偄同。 《隸釋魯峻孟郁𥓓》儒作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