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骨鸡肤


   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è gǔ jī fū
成语注音 ㄏㄜˋ ㄍㄨˇ ㄐ一 ㄈㄨ
成语简拼 hgjf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鶴骨鶏膚
成语英文 like a crane's bone and a fowl's skin(thin and weak)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


成语示例


你看这位鹤骨鸡肤,腰弯背驼,其貎不扬吧,那唱的可是正经的‘杨派’。《小说月报》1984年第10期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王炎《病中书怀》诗:“鹤骨鸡肤不耐寒,那堪癣疥更斑烂。”


成语典故

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宋 王炎《病中书怀》诗:“鹤骨鸡肤不耐寒,那堪癣疥更斑烂。”《小说月报》1984年第10期:“你看这位鹤骨鸡肤,腰弯背驼,其貌不扬吧,那唱的可是正经的‘杨派’。” 并列 瘦骨伶仃,皮肤多皱。形容年老的样子。宋·王炎《病中书怀》诗:“~不耐寒,那堪癣疥更斑斓。”△多用于形容老人。→鹤发鸡皮 老态龙钟 ?黄口孺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碌〕滚动(“碌”读轻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骨』

《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𠀤音汨。 《說文》肉之覈也。 《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 《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 《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 《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 《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 《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又牲骨。 《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 《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  又姓。 《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  又苦骨,苦參別名。  又多骨,白荳𦸅別名。見《本草綱目》。

『肤』

《廣韻》甫無切。與膚同。 《廣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正韻》方無切,𠀤音跗。 《說文》籀文作臚。 《玉篇》皮也。 《廣韻》皮膚。 《釋名》膚,布也,布在表也。 《詩·衞風》膚如凝脂。 《易·噬嗑》六二噬膚。 《註》膚者,柔脆之物也。  又豕肉爲膚。 《儀禮·聘禮》膚鮮魚鮮腊。 《註》膚,豕肉也。  又切肉爲膚。 《禮·內則》脯羹,兔醢,麋膚。 《註》膚,切肉也。  又《博雅》美也。 《詩·豳風》公孫碩膚。 《傳》膚,美也。  又《博雅》傳也。 《又》離也。 《又》剝也。  又大也。 《詩·小雅》以奏膚公。 《傳》膚,大也。  又《韻會》膚淺,喻在皮膚,不深也。  又《正韻》四指爲膚。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膚寸而合。 《註》側手爲膚。  又膚受。 《論語》膚受之愬。 《書·盤庚》今汝聒聒起信險膚。 《傳》起信險僞膚受之言也。  又地名。 《前漢·郊祀志》凡四祠于膚施。 《註》膚施,上郡之縣也。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陽膚。  又《集韻》凌如切,音臚。義同。  又《韻補》叶音浮。 《易林》范子妙材,戮辱傷膚。後相秦國,封爲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