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巢蚊睫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公曰:‘天下有极细乎?’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虫,巢于睫,再乳再飞,而不为惊。臣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后以“鹪巢蚊睫”极言细微。鹪,通“焦”。指焦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āo cháo wén jié
成语注音 ㄐ一ㄠ ㄔㄠˊ ㄨㄣˊ ㄐ一ㄝˊ
成语简拼 jcwj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鷦巢蚊睫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公曰:‘天下有极细乎?’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虫,巢于睫,再乳再飞,而不为惊。臣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后以“鹪巢蚊睫”极言细微。鹪,通“焦”。指焦螟。


成语示例


柱国赵国公发言为论,下笔成章……论其壮也,则鹏起半天;语其细也,则鹪巢蚊睫。北周·庚信《〈赵国公集〉序》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公曰:‘天下有极细乎?’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虫,巢于睫,再乳再飞,而不为惊。臣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


成语典故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公曰:‘天下有极细乎?’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虫,巢于蚊睫,再乳再飞,而蚊不为惊。臣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后以“鹪巢蚊睫”极言细微。鹪,通“焦”。指焦螟。北周 庾信《〈赵国公集〉序》:“柱国赵国公发言为论,下笔成章……论其壮也,则鹏起半天;语其细也,则鹪巢蚊睫。” 主谓 焦螟建巢在蚊子眉睫上。形容十分细微。北周·庾信《〈赵国公集〉序》:“柱国赵国公发言为论,下笔成章……论其壮也,则鹏起半天;语其细也,则~。”△多用于表示言语极轻微。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鹩〕鸟,体长约十厘米,背赤褐色,腹灰褐色,尾短,捕食小虫。亦称“桃虫”、“巧妇”。 〔~莺〕鸟,体长十余厘米,鸣声似猫叫,食虫,对农作物有益。 (鷦)

鸟搭的窝,亦指蜂、蚁等动物的窝;借指敌人或盗贼的藏身之所:鸟~。蜂~。~窟。匪~。~穴。 姓。

昆虫,种类很多。雄的吸植物的汁液,雌的吸人畜的血液,有的传染疾病。幼虫称“孑孓”:~子。~香。~帐。聚~成雷。

眼睑边缘的细毛:~毛。目不交~。迫在眉~。 眨眼:“矢来注眸子而眶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鋤交切,音鄛。 《說文》鳥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从木象形。 《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禮·禮運》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檜巢。 《古史考》許由夏常居巢,故號巢父。  又國名。 《周書序》巢伯來朝。 《傳》殷之諸侯。  又湖名。 《括地志》廬州巢縣有巢湖。  又樂器。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 《疏》巢,高也。言其聲高也。  又車名。 《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 《註》巢車,車上爲櫓。  又姓。 《廣韻》有巢氏之後。 《史記·三皇紀》有巢氏,有天下者之號。  又菜名。 《陸龜蒙詩序》蜀疏有兩巢,大巢卽豌豆之不實者,小巢生稻畦中。一曰野蠶豆。  又《廣韻》士稍切,音㑿。棧閣也。  又《集韻》莊交切,音𥊌。大笙也。  又《韻會》子小切《正韻》子了切,𠀤音勦。國名。  又叶牀魚切,音鋤。 《崔駰·反都賦》大漢之初,雍土是居。京平之世,鴝鵒來巢。  又叶鋤尤切,音愁。 《宋玉·高唐賦》王雎鸝黃,正冥楚鳩。姊歸思婦,垂雞高巢。

『蚊』

《唐韻》《正韻》𠀤無分切,音文。 《說文》囓人飛蟲也。 《續博物志》地濕則生蚊。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 《爾雅翼》蚊者,惡水中孑孑所化,噆人肌膚,其聲如雷。 《莊子·天運篇》蚊蝱噆膚,則通昔不寐矣。  又《唐國史補》江東有蚊母鳥,亦謂吐蚊鳥,夏則夜鳴,吐蚊于叢葦閒,湖州尤甚。  又蚊子樹,實類枇杷,熟則自裂,蚊盡而空殼矣。 《韻會》作蟁。 《集韻》亦作𧓹𧏎䘇。

『睫』

《唐韻》子葉切《集韻》卽涉切,𠀤音接。同䀹。 《說文》目旁毛也。 《釋名》揷接也。揷於眼眶而相接也。 《禮·內則》豕望視而交睫腥。 《註》目睫毛交也。 《莊子·庚桑楚》向吾見若眉睫之閒,吾因以得女矣。 《皇極經世》走之類,上睫接下。飛之類,下睫接上。類使之然也。  又《集韻》七接切,音妾。義同。  又書涉切,音攝。目動貌。與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