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
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
明·陶宗仪《辍耕录·阑驾上书》:“散散、王士宏等,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鹰扬虎噬,雷厉风飞。”
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明 陶宗仪《辍耕录.阑驾上书》:“散散、王士宏等,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鹰扬虎噬,雷厉风飞。” 并列 噬,咬。鹰飞翔,虎咬噬。形容凶狠贪婪。清·陈衍《元诗纪事·江西福建怨谣》:“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雷厉风飞,声色以淫吾中,贿赂以缄吾口,闾阎失望,田里寒心。”△贬义。用于酷吏。→穷凶极恶 鸱目虎吻 鸱视狼顾
鸟类的一科,猛禽类,嘴钩曲,趾有钩爪,十分锐利,捕食小兽和其他鸟类,猎人可驯养帮助打猎:~犬。~隼(鹰和隼,喻凶猛或凶猛的人)。~视狼步(喻人举止凶狠)。
簸动,向上播散:~水。~场(cháng )。~汤止沸。 高举,向上:~手。~帆。趾高气~。~眉吐气。 在空中飘动:飘~。 称颂,传播:~言。~威。颂~。~弃。~名。 姓。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咬,吞:~肤(a.喻犯罪受刑的人;b.喻关系亲近)。~贤(嫉害贤能)。~啮。吞~。~脐莫及。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噬』《唐韻》《集韻》《韻會》𠀤時制切,音誓。 《說文》啗也,喙也。 《玉篇》齧噬也。易曰:頤中有物曰噬嗑。 《左傳·莊六年》若不早圖,後君噬齊。 《揚子·方言》噬,食也。 又《詩·唐風》彼君子兮,噬肯適我。 《傳》噬,逮也。 《釋文》噬,市世反,韓詩作逝,逝,及也。 《揚子·方言》噬,逮也。北燕曰噬。 又《揚子·方言》憂也。 又《集韻》以制切,音曳。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