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瞵虎视


   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īng lín hǔ shì
成语注音 一ㄥ ㄌ一ㄣˊ ㄏㄨˇ ㄕˋ
成语简拼 ylhs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鹰瞵虎視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张继煦《<湖北学生界>叙论》:“鹰瞵虎视者数强国,四顾皇皇,无所用其武。”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梁启超《论私德》二:“俄罗斯政府,以鹰瞵虎视之势,震慑五陆,而其人民称罪恶之府,黑暗无复天日,(日本人有《露西亚亡国论》,穷形尽相。)亦生计沈窘之影响也。”


成语典故

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英特战役》:“百余年来,其鹰瞵虎视雄踞全球者,其伎俩亦可见矣。”张继煦《〈湖北学生界〉叙论》:“鹰瞵虎视者数强国,四顾皇皇,无所用其武。”亦作“鹰瞵虎攫”。赵汉 卿《宣言书》:“列强鹰瞵虎攫,日迫一日,动辄以兵事相恐吓。” 并列 瞵,瞪着眼睛看。像鹰和虎那样瞪眼注视。形容伺机攫取,居心不良。张继煦《〈湖北学生界〉叙论》:“~者数强国,四顾皇皇,无所用其武。”△贬义。用于不怀好意者。→鹰瞵哇视 鹰视狼顾 鹰睃狼顾 虎视眈眈 ?佛眼相看。 也作“鹰瞵虎攫”。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鸟类的一科,猛禽类,嘴钩曲,趾有钩爪,十分锐利,捕食小兽和其他鸟类,猎人可驯养帮助打猎:~犬。~隼(鹰和隼,喻凶猛或凶猛的人)。~视狼步(喻人举止凶狠)。

注视:“鹰~鹗视”。~盼(顾盼,瞻视)。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瞵』

《唐韻》力珍切《集韻》《韻會》《正韻》離珍切,𠀤音鄰。 《說文》目精也。  又《倉頡篇》視不了也。 《類篇》視貌。 《左思·吳都賦》鷹瞵鶚視。 《潘岳·射雉賦》瞵悍目以旁睞。  又《篇海》瞵瞵,下視貌。  又瞵盼,天旦欲明也。見盼字註。  又《韻會》通作璘。 《埤蒼》瞵㻞,文貌。 《揚雄·甘泉賦》璧馬犀之璘㻞。  又《集韻》里忍切,鄰上聲。視不明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良刃切,鄰去聲。義同。  又《集韻》靈年切,音憐。怒目貌。一曰以目隨也。  又《皇甫謐·釋勸》忽金白之輝矅,忘靑紫之班瞵。辭容服之光粲,抱弊褐之終年。瞵叶年。 《說文》本作𥌌。

『虎』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