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走苏台


   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ù zǒu sū tái
成语注音 ㄌㄨˋ ㄗㄡˇ ㄙㄨ ㄊㄞˊ
成语简拼 lzst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鹿走蘇台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


成语示例


明·陈所闻《驻马听·吴山拜伍相庙》曲:“不能勾鲸吞越国,翻教鹿走苏台,鸱泛江风。”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伍被传》:“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


成语典故

同“鹿走姑苏台”。明 陈所闻《驻马听.吴山拜伍相庙》曲:“不能勾鲸吞越国,翻教鹿走苏台,鸱泛江风。” 主谓 《汉书·伍被传》载:“后王(淮南王)坐东宫,召被欲与计事,呼之曰:‘将军上。’被曰:‘王安得亡国之言乎?昔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后因以“鹿走苏台”喻国家灭亡,宫殿荒废。明·陈所闻《驻马听·吴山拜伍相庙》曲:“不能勾鲸吞越国,翻教~,鸱泛江风。”△贬义。用于写国家败亡。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哺乳动物,四肢细长,尾短。雄鹿头上有树枝状的角。毛多为棕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等。 方形的粮仓:“市无赤米,而囷~空虚。” 粗,粗劣:~裘。~布。~床。 姓。

行:~路。~步。 往来:~亲戚。 移动:~向(延伸的方向)。~笔(很快地写)。钟表不~了。 往来运送:~信。~私。 离去:~开。刚~。出~。 经过:~账。~内线。~后门。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气(漏气)。 失去原样:~形。~样。 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

朝向:“~刃者死”。

〔天~〕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 《說文》獸也。 《玉篇》麞屬。 《爾雅·釋獸》鹿牡麚牧麀,其子麛,其跡速,絕有力𪊑。 《埤雅》仙獸也。牡者有角。 《字統》鹿性驚防,羣居分背而食,環角向外以備人物之害。 《易·屯卦》卽鹿無虞,惟入于林中。 《疏》卽鹿若無虞官,虛入林木中,必不得鹿。 《詩·小雅》呦呦鹿鳴。  又鹿蜀,獸名。見《山海經》。  又鉅鹿,郡名。 《前漢·地理志》鉅鹿,卽禹貢大陸。○按今屬順德府。  又獲鹿、束鹿,𠀤縣名。 《唐書·地理志》隋鹿泉,唐攺獲鹿。隋鹿城,唐攺束鹿。  又地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出于五鹿。 《註》在今衞縣西北。  又山名。涿鹿在上谷。白鹿在荆州。鹿門舊名蘇嶺山,在襄陽。沙鹿在晉平陽元城縣東。  又鹿門,關名。 《左傳·襄二十四年》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註》魯南城東門。  又臺名。 《書·武成》散鹿臺之財。 《薛瓚曰》在朝歌城。  又衡鹿,官名。 《左傳·昭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  又囷鹿。 《吳語》大荒薦饑,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 《註》先儒以圓曰囷,方曰鹿。囷,聚也,亦散也。鹿善聚善散。故囷謂鹿。俗作簏。  又鹿車小車也。 《風俗通》鹿車小,裁容一鹿。  又酒器。 《魯相韓敕修孔廟禮器𥓓》有雷洗觴觚,爵鹿柤梪。  又縷鹿,婦人冠名。見《蔡邕·獨斷》。  又鹿豆。 《爾雅·釋草》蔨,鹿𧆑,其實莥。 《註》今鹿豆也。  又活鹿,鹿蹄,鹿腸,鹿首,鹿麻,𠀤草名。見《本草綱目》。  又與麓通。 《詩·大雅》瞻彼旱麓,棒楛濟濟。 《周語》作旱鹿。  又姓。 《正字通》漢鹿旗,明鹿麟。  又五鹿,複姓。漢有五鹿充宗。  又鹿鹿,與錄錄通。 《前漢·蕭曹傳贊》錄錄未有奇節。 《註》錄錄,猶鹿鹿也。亦作碌碌。  又作陸陸。  又《荀子·成相篇》剄以獨鹿,棄之江。 《註》獨鹿,與屬鏤同。

『走』

《廣韻》子苟切《集韻》《韻會》《正韻》子口切,𠀤奏上聲。 《說文》趨也。从夭从止。 《註》徐鍇曰:𧺆則足屈,故从夭。 《五經文字》今經典相承作走。  又《儀禮·士相見禮》將走。 《註》走,猶去也。  又《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 《註》走,猶僕也。 《班固·答賔戲》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按《漢書·敘傳》走作僕。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則𠋫切,音𨂡。 《釋名》疾趨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 《羣經音辨》趨向曰走。 《書·武成》駿奔走。 《孟子》棄甲曳兵而走。 《爾雅·釋宮》中庭謂之走。 《註》走,疾趨也。  又與奏同。 《詩·大雅》予曰有奔奏。 《疏》今天下皆奔走而歸趨之也。 《釋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又《韻補》叶子與切。 《左傳·昭七年》正考父鼎銘: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  又叶養里切,音以。 《論語讖》殷惑妲己玉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