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两岐


   ①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ài suì liǎng qí
成语注音 ㄇㄞˋ ㄙㄨㄟˋ ㄌ一ㄤˇ ㄑ一ˊ
成语简拼 mslq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麥穗兩岐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①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


成语示例


农人难辨。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八卷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后汉书?张堪传》:“[堪]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成语典故

一麦生两穗,丰年之兆。旧多用以称颂吏治政绩。也用以比喻相像的两事物。《后汉书.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亦作“麦穗两歧”。《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禾本植物聚生在茎的顶端的花和果实:麦~。稻~。谷~。~轴。~状花序。 用丝线、布条或纸条等扎成的、挂起来往下垂的装饰品:灯笼~儿。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别称。 姓。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山〕山名,在中国陕西省。 〔~黄之术〕指中医的医术。“岐”,岐伯;“黄”,黄帝,相传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医家之祖。 同“歧”。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穗』

《唐韻》《集韻》𠀤徐醉切,音遂。 《說文》禾成秀也。本作𥝩。或从惠。 《詩·王風》彼稷之穗。 《傳》穗,秀也。 《書傳》成王時,有三苗貫桑葉而生,同爲一穗,其大盈車,長幾充箱。 《後漢·張堪傳》堪拜漁陽太守,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爲政,樂不可支。  又《墨池編》炎帝因上黨羊頭山始生嘉禾,作穗書,用頒時令。

『岐』

《廣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跂。 《說文》山名。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此。 《詩·大雅》率西水滸,至于岐下。 《一統志》山有兩岐,故名。 《六書故》一在今鳳翔府岐山縣,禹貢導岍及岐,是也。  又山海經,岐山,狐岐之山,在今汾州介休縣,勝水出焉,東北會於汾,禹貢治梁及岐,是也。  又州名。本雍州地,後爲秦都,漢爲扶風郡,元魏置岐州,唐改鳳翔府,號西京。  又路岐也。 《釋名》物兩爲岐,在邊爲旁。 《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 《註》道旁出也。 《列子·說符篇》亡羊者曰:岐之中又有岐,不知所之,所以返也。  又峻也。 《詩·大雅》克岐克嶷。 《朱傳》岐嶷,峻茂之貌。  又姓。 《正字通》黃帝臣岐伯,唐岐靈岳。◎按《集韻》翹移切,音祁。周文王所封地。  又常支切,音坻。山名。  又渠羈切,音奇。地名。  又章移切,音支。分也。與諸家音切相齟齬。今不从。 《集韻》本作𨙸。 《韻會》或作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