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后汉书.张堪传》:“〔堪〕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亦用以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主谓 歧,分岔。古人以一棵麦子抽出两个穗为祥瑞之征、丰收之兆。语出《后汉书·张堪传》:“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例]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真是个好年成啊! 后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农人难辨。”△褒义。用于形容农业丰收。 →五谷丰登 ?颗粒无收
禾本植物聚生在茎的顶端的花和果实:麦~。稻~。谷~。~轴。~状花序。 用丝线、布条或纸条等扎成的、挂起来往下垂的装饰品:灯笼~儿。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别称。 姓。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岔道,偏离正道的小路:~途(岔道,喻错误的道路,如“误入~~”)。 不相同,不一致:~义。~视。
《唐韻》《集韻》𠀤徐醉切,音遂。 《說文》禾成秀也。本作𥝩。或从惠。 《詩·王風》彼稷之穗。 《傳》穗,秀也。 《書傳》成王時,有三苗貫桑葉而生,同爲一穗,其大盈車,長幾充箱。 《後漢·張堪傳》堪拜漁陽太守,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爲政,樂不可支。 又《墨池編》炎帝因上黨羊頭山始生嘉禾,作穗書,用頒時令。
『歧』《廣韻》巨支切《集韻》翹移切,𠀤音祁。 《集韻》同跂。足多指也。或作枝。 又歧路也。 《顏延之·赭白馬賦》臨歧矩步。 《註》歧,歧路也。《爾雅》曰:二達謂之歧。 《後漢·張堪傳》麥穗兩歧。 《註》一莖兩穂,如歧路之二達。 又歧歧,飛行貌。 《潘岳·笙賦》翾翾歧歧。 通作岐。 又《玉篇》古文𨙸字。註詳邑部四畫。 《集韻》同岐。互詳山部岐字註。 《前漢·郊祀志》太王建國於𨙸梁。 又《五音集韻》章移切,音支。邑名。在義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