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屋左纛


   黄屋:古代皇帝的车盖;纛: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指帝王坐的车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áng wū zuǒ dào
成语注音 ㄏㄨㄤˊ ㄨ ㄗㄨㄛˇ ㄉㄠˋ
成语简拼 hwzd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黄屋:古代皇帝的车盖;纛: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指帝王坐的车子。


成语示例


之去~也,此在文帝世也。 清·汪琬《代寿洪太傅七十序》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


成语典故

黄屋:古代皇帝车上用黄缯做里子的车盖。左纛:纛是古代皇帝车上用犛牛尾做的装饰物,因设在车衡的左边,故称左纛。旧指帝王的乘舆。《汉书.高帝纪上》:“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史记.南越列传》:“乃乘黄屋左纛,称制。”《后汉书.舆服志上》:“山车金根,饰黄屋左纛,所以副其德,彰其功也。”清.汪琬《代寿洪太傅七十序》:“赵佗之去黄屋左纛也,此在文帝世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色。~昏。牛~。~澄澄。信口雌~。 特指中国黄河:~灾。治~。~泛区。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老(黄帝和老子)。炎~子孙。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了。 姓。

房,房间:~子。~宇。房~。 家:“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里。” 车盖,覆盖物:黄~(古代帝王所乘车上以黄缯为里的车盖,亦指帝王车)。~社(王朝倾覆的代称)。 古代井田的区划,一屋合三百亩。

面向南时,东的一边,与“右”相对:~手。~方。~右。~膀右臂。 地理上指东方:山~。江~。 指政治思想上进步或超过现实条件许可的过头思想和行动:~派。~翼。~倾。 斜,偏,差错:~脾气。~嗓子。 降低官职:~迁。 古同“佐”,佐证。 姓。

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谷切,音沃。 《說文》居也。从尸,尸所主也。一曰尸象屋形,从至,至所至止也。 《風俗通》止也。 《集韻》具也。 《玉篇》居也,舍也。 《詩·秦風》在其板屋。 《周禮·地官》考夫屋。 《註》夫三爲屋,屋三爲井,出地貢者,三三相任。  又田不耕者,出屋粟。  又車蓋也。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圍漢王滎陽,紀信誑楚,乗黃屋車,傅左纛。  又夏屋,大俎也。 《詩·秦風》於我乎,夏屋渠渠。 《註》夏,大也。渠渠,俎深廣貌。  又《禮·雜記》諸侯素錦以爲屋,士輤葦席以爲屋。 《註》小帳覆棺者。  又地名。 《春秋·隱八年》宋公齊侯衞侯盟于瓦屋。 《註》周地。  又王屋,山名,在河東垣縣。  又《越南志》神屋,龜甲也。  又屋廬,複姓。

『左』

《唐韻》《正韻》臧可切《集韻》《韻會》子我切,𠀤音𡯛。 《增韻》左右定位。左,右之對,人道尚右,以右爲尊。 《禮·王制》男子由右,婦人由左。 《史記·文帝紀》左賢右戚。 《註》韋昭曰:左猶高,右猶下也。  又《增韻》手足便右,以左爲僻,故凡幽猥,皆曰僻左。 《前漢·諸侯王表》作左官之律。 《註》師古曰:左官猶言左道。僻左,不正也。漢時依古法,朝廷之列以右爲尊,故謂降秩爲左遷。佐諸侯爲左官也。 《韻會》策畫不適事宜曰左計。  又《正韻》左,戾也。  又乗車尚左。 《禮·曲禮》祥車曠左。 《疏》曠,空也。車上貴左,僕在右,空左以擬神也。  又吉尚左。 《禮·檀弓》孔子與門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我則有姊之喪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註》喪尚右,右,隂也。吉尚左,左,陽也。  又不助也。 《左傳·襄十年》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 《疏》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爲右,不助者爲左。  又證也。 《前漢·楊惲傳》左驗明白。 《註》左,證左也。言當時在其左右,見此事者也。  又姓。 《廣韻》齊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後因氏焉。  又漢複姓二氏,左傳公子目夷爲左師,其後爲氏。秦有左師觸讋。晉先蔑爲左行,其後爲氏。漢有御史左行恢。  又《唐韻》則箇切《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𠀤音佐《說文》手相左助也。 《爾雅·釋詁》詔亮,左右相導也,詔相導,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 《疏》皆謂佐助,反覆相訓,以盡其義。 《易·泰卦》以左右民。 《疏》左右,助也。 《書·畢命》周公左右先王。  又叶總古切,音祖。 《王逸·九思》逢流星兮問路,顧我指兮從左。俓娵觜兮直馳,御者迷兮失軌。軌音矩。  又叶祖戈切,挫平聲。 《詩·小雅》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宜叶牛何反。

『纛』

《集韻》《韻會》《正韻》𠀤杜皓切,音道。 《玉篇》羽葆幢也。亦作翿。 《周禮·地官·鄕師》及葬執纛,以興匠師。 《註》雜記曰:匠人執翿。鄭司農云:翿,羽葆幢也。爾雅曰:纛,翳也,以指麾輓柩之役。  又《前漢·高帝紀》黃屋左纛。 《註》李斐曰:纛,毛羽幢也。在乘輿車衡左方上注之。蔡邕曰:以犛牛尾爲之,如鬥,或在騑,或在衡。應劭曰:雉尾爲之,在左驂當鑣上。  又《集韻》皁纛,軍中大旗也。  又《廣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𠀤音導。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徒沃切,音毒。𢃶或作纛。義同。  又《集韻》徒谷切《正韻》杜谷切,𠀤音獨。義同。  又《正韻》徒刀切,音陶。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