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晋书 刘元海载记》:“黎庶涂炭,靡所控告。”
形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痛苦境地。《晋书.刘元海载记》:“黎庶涂炭,靡所控告。” 见“生灵涂炭”。《晋书·刘元海载记》:“~,靡所控告。”
众,众多:~民。~庶。 古通“黧”,黑色。 古国名。 姓。
众多:~务。~物。~绩。富~。 平民,百姓:~民。~人。黎~。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子(妾生的儿子)。~母(嫡出子女称父亲的妾)。~姓(古代称与帝王没有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 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但愿,或许:“~竭驽钝,攘除奸凶”。~免于难。~几(a.也许可以,表示希望;b.近似,差不多;c.旧指贤者)。~乎可行。
使颜色或油漆等附着在上面:~饰。~漆。~抹。 乱写:~鸦。 用笔抹上或抹去:~改。~窜。~乙。 泥泞:~炭。 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成的浅海滩:海~。滩~。 同“途”。 姓。
把木材和空气隔绝,加高热烧成的一种黑色燃料:木~。~素。~笔。~画。 像炭的东西:山楂~。 煤:石~。焦~。泥~。
《唐韻》《集韻》郞奚切《正韻》鄰溪切,𠀤音犂。 《說文》履黏也。作履黏以黍米。 又國名。在上黨東北殷侯國。 《書·西伯戡黎釋文》黎,國名。 又《山海經》有牛黎之國。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魏郡黎陽縣。 又山名。 《前漢·地理志》黎山在黎陽之南。 又水名。 《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 《傳》合黎,水名。在流沙之東。 又玉名。 《班固·西都賦》懸黎垂棘,夜光在焉。 又《玉篇》衆也。 《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 《孔疏》黎,衆也。 又《正韻》黑也。與黧同。 《書·堯典蔡傳》黎,黑也。黎民,黑髮之人。 《釋名》土靑曰黎,似黎草色也。 又與邌同。黎明,比明也。 《史記·高帝紀》黎明圍宛城。 《註》索隱曰:黎,猶比也。謂比至天明也。 又與瓈同。玻瓈。 《本草》作頗黎。 又與蔾同。 《左傳·襄二十五年》引易據于蒺蔾,作蒺黎。 又姓。黎侯國之後。 又人名。 《書·堯典乃命羲和傳》重黎之後有羲氏和氏。 又《集韻》《韻會》𠀤憐題切,音藜。 又《集韻》良脂切,音棃。義𠀤同。
『庶』《唐韻》《集韻》《韻會》商署切《正韻》商豫切,𠀤音恕。 《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書·堯典》庶績咸熙。 又《爾雅·釋言》侈也。 《註》衆多爲奢侈。 又《爾雅·釋言》幸也。 《註》庶幾僥倖。 又近辭。 《論語》回也其庶乎。 《集註》庶,近也。 又䏧也。 《詩·小雅》爲豆孔庶。 《傳》庶,䏧也。 《疏》謂於先爲豆實之時,必取肉物肥䏧美者。 又支庶。 《左傳·宣三年》其庶子爲公行。 《註》庶子,妾子也。 又庶子,周官名。 《禮·燕義》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 《註》庶子,諸子也。 又庶長,秦爵。 《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 又姓。 《急就篇》庶霸遂。 《註》庶,衞公族。禮記,子思母死於衞,庶氏女也。邾庶其來奔,後亦爲庶氏。 又《集韻》賞呂切,音暑。 《周禮·秋官》庶氏。 《註》庶,讀如藥煑之煑,驅除毒蠱之言。 《疏》取以藥煑,去病去蠱毒。 又《韻補》之石切,音隻。 《釋名》摭也。拾摭之也,謂拾摭微陋以待遇之也。 又《集韻》章恕切,音翥。義同。 《說文》本作𢉙。屋下衆也。从度从炗。炗,古文灮字。 《徐鉉曰》灮亦衆盛也。
『涂』《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徒。水名。 《說文》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 又水名。 《水經注》涂水,出陽邑東北大嵰山。 又溝涂也。 《周禮·地官·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涂。 《註》涂容乗車一軌。 又同塗。 《周禮·夏官·司險》設國之五溝五涂。 《註》五涂徑畛。涂,道路也。 又堂涂也。 《爾雅·釋宮》堂涂謂之陳。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堂涂十有二分。 《註》謂階前。若今令甓祴也。 《疏》令甓。塼也。祴,塼道也。 又《玉篇》涂涂,露厚貌。 又《爾雅·釋天》十二月爲涂月。 又石名。 《山海經》箕尾之山多涂石。 又《廣韻》直魚切《集韻》陳如切,𠀤音除。水名。與滁同。 《晉書·宣帝紀》王淩詐言吳人塞涂水。涂水卽滁水。 又《集韻》《韻會》𠀤直加切,音秅。沮洳也。一曰飾也。 又《集韻》余遮切,音耶。涿涂,山名,見《史記·匈奴傳》。 又與余同。涂吾,水名。 《山海經註》漢元狩二年,馬出涂吾水中。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徒。泥也。 《書·禹貢》塗泥。見土字註。 又《爾雅·釋詁》路旅,塗也。 《張衡·西京賦》參塗夷庭。 《註》參塗,郭門之三道。 《潘岳·藉田賦》啓四塗之廣阡。 又杜也,杜塞孔穴也。 《書·梓材》惟其塗墍茨。 《詩·小雅》如塗塗附。 又污也。 《莊子·讓王篇》夷齊曰:周以塗吾身。不如避之以潔吾行。 又厚貌。 《楚辭·九歎》白露紛以塗塗。 《謝朓·酬王晉詩》塗塗晚露稀。 又《禮·檀弓》菆塗龍輴以椁。 又塗車,明器也。 《禮·檀弓》塗車芻靈。自古有之。 又糊塗,不分曉也。 《宋史·呂端傳》太宗欲相端,或言端爲人糊塗。帝曰: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又塗乙,攺竄也。 《隋百官志》給事中掌侍左右分判省事,詔敕有不便者,塗竄奏還,謂之塗歸。 《李義山韓𥓓詩》點竄堯典舜典字,塗攺淸廟生民詩。 又塗山,國名。在壽春界巢縣東北。 《書·益稷》娶于塗山。 《連山易》禹娶塗山氏女,名攸。 《史記·夏本紀》禹會諸侯塗山,今山前有禹會村。 《蘇軾·有禹會村詩》。俗謂塗山在會稽,渝州,濠州,當塗,九江,及三巴之江州,𠀤非。 又山名。 《山海經》天帝山之西南曰臯塗之山。 又三塗,太行轘轅崤澠也。 《馬融·廣成頌》右矕三塗。左槩嵩嶽。矕視也。 又姓。見《統譜》。 又《集韻》徒故切,音渡。 《張衡·思玄賦》雲師𩅾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塗。𨏢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路。 又《廣韻》宅加切《集韻》直加切,𠀤音茶。沮洳也。一曰飾也。 《前漢·東方朔傳》諧語曰:老柏塗。 《柳宗元詩》善幻迷冰火,齊諧笑柏塗。東門牛屢飯,中散蝨空爬。 又叶他魯切,音土。 《史記·龜筴傳》周流天下,還復其所。上至蒼天,下薄泥塗。
『炭』《唐韻》《集韻》《韻會》他案切《正韻》他晏切,𠀤音歎。 《說文》燒木餘也。从火,岸省聲。 《玉篇》灺也,火也。 《禮·月令》草木黃落,乃伐薪爲炭。 又塗炭,塗泥也。炭,火也。 《書·仲虺之誥》民墜塗炭。 又蜃炭。 《周禮·秋官·赤犮氏》掌除牆屋,以蜃炭攻之。 又《正字通》石炭,卽今西北所燒之煤。 《前漢·地理志》豫章郡出石,可燃爲薪。 《徐陵春情詩》石炭擣輕紈。 又烰炭,俗作麩炭。 《白居易詩》日暮半爐麩炭火。 《本草》煎藥焙火宜用麩炭。 又懸炭,古𠋫氣法也。 《後漢·律曆志》權土炭放隂陽。日冬至陽氣應則景長極,黃鐘通土炭,輕而衡仰。日夏至隂氣應,則景短極,蕤賔通土炭,重而衡低。 《淮南子·天文訓》水勝,故夏至濕。火勝,故冬至燥。燥,故炭輕,濕,故炭重。 《梁𥳑文帝詩》月暈蘆灰缺,秋還縣炭枯。 又姓。 《西京雜記》炭虯,長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