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护奸恶。 元 耶律楚材 《辨邪论序》:“党恶佑奸,坏风伤教,千载之下,罪有所归。”
偏护奸恶。 元 耶律楚材 《辨邪论序》:“党恶佑奸,坏风伤教,千载之下,罪有所归。”
不鲜明。《説文•黑部》:“黨,不鮮也。” 知晓;解悟。《方言》卷一:“黨,知也。楚謂之黨。” 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五百家为党。《釋名•釋州國》:“五百家為黨。”一说二百五十家为党。《正字通•黑部》:“黨,二百五十家為黨。“ 亲族。《禮記•雜記》:“其黨也食之,非其黨弗食也。” 徒;朋辈。《廣韻•蕩韻》:“黨,輩也。” 等类。《禮記•仲尼燕居》:“辨説得其黨。”引申为朋党,为私利而结合的一群人。如:狐群狗党;结党营私。《楚辭•離騷》:“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偏私;偏袒。《廣雅嘴詁三》:“黨,比也。” 政党。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如: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共和党。 处所。《禮記•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 时。《字彙補•黑部》:“黨,時也。” 美;善;正直。后作“讜”。《廣雅•釋詁一》:“黨,善也,美也。” 姓。《集韻•養韻》:“黨,姓也。”按:古代姓“黨(党)”,有读zhǎng者。
倘若;或者。后作“儻(倘)”。《荀子•天論》:“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
同“儻”。不动意。《集韻•映韻》:“儻,不動意。或作黨。”
罪過、不良的行為。《易經•大有卦•象曰》:“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無惡不懲,無善不顯。” 疾病。《左傳•成公六年》:“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內惡,諸醫不可療。” 汙垢、穢物。《左傳•成公六年》:“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以流其惡。”《周禮•天官•獸醫》:“凡療獸瘍,灌而劀之,以發其惡,然後藥之養之食之。” 糞便。《漢書•卷六十三•武五子傳•昌邑哀王劉髆傳》:“陛下左側讒人眾多,如是青蠅惡矣。”《隋書•卷七十二•孝義傳•田翼傳》:“母患暴痢,翼謂中毒,遂親嘗惡。” 不善的、壞的。《荀子•非相》:“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 粗劣的。《論語•里仁》:“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韓非子•說疑》:“不明臣之所言,雖節儉勤勞,布衣惡食,國猶自亡也。” 醜陋。《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傳•澹臺滅明傳》:“(澹臺滅明)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文選•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良時不見遺,醜狀不成惡。” 不適、不快。《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中年以來,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少惡,斐逸民跡近在此,君可往問。” 極、甚。《淮南子•墬形》:“其人大面短頤,美須惡肥。”宋•辛棄疾《臨江仙•小靨人憐都惡瘦詞》:“小靨人憐都惡瘦,曲眉夫與長顰。” 害。《淮南子•說林》:“病熱而強之餐,救暍而飲之寒,救經而引其索,拯溺而授之石,欲救之,反為惡。”
憎恨、討厭。《論語•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唐•杜甫《佳人詩》:“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冒犯、觸怒。《水滸傳•第十回》:“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刺配到這裡。”《警世通言•卷二十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既在此借宿,惡不得他。” 害怕、畏懼。《韓非子•八說》:“使人不衣不食,而不飢不寒,又不惡死,則無事上之意。” 毀謗、中傷。《漢書•卷四十四•衡山王劉賜傳》:“兩人相妒,厥姬乃惡徐來於太子。” 羞恥。《孟子•公孫丑上》:“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傳》:“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
見“惡心”。
如何、怎麼。《左傳•桓公十六年》:“棄父之命,惡用子矣!”唐•柳宗元《愚溪對》:“然以吾之愚,而獨好汝,汝惡得避是名耶?” 表示驚訝的語氣。《孟子•公孫丑下》:“惡!是何言也!”
帮助:~护。~助。保~。庇~。
阴险,虚伪,狡诈:~人。~狡。~刁。~佞。~雄。~智(为非作歹的心计)。藏(cáng )~。 不忠于国家或自己一方的人:~细。内~。 男女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淫。强~(亦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如“~~民意”)。通~。
《唐韻》多朗切《集韻》底朗切《正韻》多曩切,𠀤音讜。 《說文》不鮮也。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五家爲比,五比爲閭,四爲族,五族爲黨。 《釋名》五百家爲黨。黨,長也。一聚之所尊長也。 又朋也,輩也。 《荀子·强國篇》不比周,不朋黨。 又助也。相助匿非曰黨。 《論語》君子不黨。 又偏也。 《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又比也。 《荀子·非相篇》順禮義,黨學者。 《註》黨,親比也。 又頻也。 《荀子·天論篇》怪星之黨見。 又知也。 《揚子·方言》黨,皢,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皢,齊宋之閒謂之哲。 《郭註》黨,朗也。解悟貌。 又《廣韻》美也。 《廣雅》黨,善也。 又所也,時也。 《公羊傳·文十三年》往黨。 《註》黨,所也。所猶時,齊人語也。 《左傳·哀五年》萊人之歌曰:師乎,師乎,何黨之乎。 《註》黨,所也。 又《玉篇》接也。 又《廣韻》累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秦置上黨郡,屬幷州,古上黨關。 又《集韻》止兩切,音掌。姓也。 《左傳·莊三十二年》公築臺,臨黨氏。 《註》黨氏,魯大夫。 《釋文》黨,音掌。 又《哀十一年》季孫使從於朝,俟於黨氏之溝。 《註》黨氏溝,朝中地名。 又《集韻》坦朗切《正韻》他曩切。𠀤與儻同。兾也。 《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 又《五被傳》黨可以徼幸。 《師古註》黨,讀曰儻。 又與讜同。 《荀子·非相篇》博而黨正。 《註》謂直言也。 亦作䣣䣊。
『惡』《唐韻》烏各切《集韻》《韻會》遏鄂切《正韻》遏各切,𠀤音堊。 《廣韻》不善也。从心亞聲。 《通論》有心而惡謂之惡,無心而惡謂之過。 又醜陋也。 《書·洪範》六極,五曰惡。 《傳》醜陋也。 《五行傳》貌不恭之罰也。 又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築氏》敝盡而無惡。 《註》雖至敝盡,無瑕惡也。 又粗也。 《史記·項羽本紀》以惡食食項王使者。謂粗飯也。 又年凶曰歲惡。 又器物不良曰苦惡。 又糞穢也。 《前漢·昌邑王傳》如是靑蠅惡矣。 《師古曰》惡卽矢也。越王句踐爲吳王嘗惡。 又多所不可曰性惡。 《後漢·華陀傳》爲人性惡難得意。 又《廣韻》烏路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故切,𠀤汙去聲。憎也,疾也。 《左傳·隱三年》周鄭交惡。 《註》兩相疾惡也。 又忌也。 《禮·王制》奉諱惡。 《註》奉謂進也,諱謂先生之名,惡謂子卯忌日,謂奉進於王,以所諱所惡也。 又恥也。 《孟子》羞惡之心。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韻會》汪烏切,𠀤音汙。安也,何也。 《論語》惡乎成名。 《孟子》居惡在。 又歎辭。 《孟子》惡,是何言也。 又與滹同。 《禮·禮器》晉人將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惡池。 《古今字考》惡同滹,池同沱,卽滹沱河也。 古但作亞,加心作惡。加言作䛩,𠀤轉註。因各轉聲成亞,惡,䛩三文。 《集韻》䛩卽惡也。
『佑』《集韻》《韻會》𠀤云九切,音有。佐助也。 又《集韻》《正韻》𠀤與祐同。 《書·湯誥》上天孚佑下民。 又叶于愧切,音位。 《楚辭·天問》驚女採薇鹿何祐,北至回水萃何喜。 《註》祐,一作佑。喜,叶音戲。◎按《說文》佐佑之佑本作右,音有。今加人作佑,且音宥。而右止爲左右手之右,不詳《說文》之義矣。
『奸』《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居寒切,𠀤音干。 《說文》犯也。 《增韻》犯非禮也。 《玉篇》亂也。 《左傳·成十三年》奸絕我好。 《前漢·溝洫志》使神人各得其所,而不相奸。 又《集韻》居顏切,音菅。私也,僞也。 又與干通。 《莊子·天運篇》以奸者七十二君。 《史記·齊世家》尚以漁釣奸周。 又讀若堅。 《史記·龜筴傳》寒氣不和,賊氣相奸。同歲異節,其時使然。 《廣韻》古顏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顏切,𠀤音菅。 《說文》私也。一曰詐也,淫也。 《書·舜典》𡨥賊姦宄。 《註》劫人曰𡨥,殺人曰賊,在外曰姦,在內曰宄。 《禮·樂記》政以一其行,𠛬以防其姦。 《管子·君臣篇》止詐拘姦,厚國之道也。 《張衡·西京賦》禁禦不若,以知神姦。魑魅罔兩,莫能逢旃。刪天韻本通。 《字彙》叶音堅,非。 又高麗用中國書,獨以姦爲好字,好爲姦字。見《正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