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屎汙羹


   比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而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ǔ shǐ wū gēng
成语注音 ㄕㄨˇ ㄕˇ ㄨ ㄍㄥ
成语简拼 sswg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而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哺乳动物的一科,门齿终生持续生长,常借啮物以磨短,繁殖迅速,种类甚多,有的能传播鼠疫等病原,并为害农林草原,盗食粮食,破坏贮藏物、建筑物等(俗称“耗子”):老~。~胆。~目寸光。投~忌器。~辈。 隐忧:~思。

大便,粪。 眼、耳所分泌的东西:眼~。耳~。 嘲笑低能的:~棋。~诗。

同“污”。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汤。肉~。鸡蛋~。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鼠』

《唐韻》書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賞呂切,𠀤音暑。 《說文》穴蟲之總名也。 《廣韻》鼠,小獸,善爲盜。 《春秋·運斗樞》玉樞星散而爲鼠。 《易·繫辭》艮爲鼠。  又十二生肖之首。  又水鼠。 《雲僊雜志》穴水旁岸隙,似鼠而小,食菱芡魚蝦。  又冰鼠。東方朔云:生北荒積冰下,皮毛柔,可爲席。  又火鼠。 《神異經》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山有野火鼠,人取其毛績之,號火浣布。  又隂鼠。 《郭璞·山海經序》隂鼠生於炎山。  又耳鼠。 《山海經》丹熏山有獸,狀如鼠,以其尾飛。  又香鼠。 《字彙》河南禹州密縣雪霽山香鼠,長寸餘,齒鬚畢具香,類麝,踰大路則死。  又辟毒鼠。 《西域舊圖》大秦有辟毒鼠。  又天鼠。 《王羲之·十七帖》天鼠膏可治耳聾。  又兀兒鼠。 《甘肅地志》涼州地有兀兒鼠者,似鼠,有鳥名木周兒者,似雀,常與兀兒鼠同穴而處。○按此卽《尙書》同穴之鳥鼠也。  又鳥名。䖪鼠。 《山海經》栒狀之山有鳥,狀如雞而鼠毛,名曰䖪鼠。  又昌鼠,鯧鯸魚別名。  又鼠婦,蟲名。 《爾雅·釋蟲》蟠,鼠負。 《註》瓮器底蟲。 《疏》負作𧌈。陶註本草云:多在鼠坎中,鼠背負之。 《詩·豳風》伊威在室。 《毛傳》委黍也。郭璞曰:鼠𧌈之別名。𧌈,亦作婦。  又馬直肉下曰輸鼠。 《齊民要術》相馬法輸鼠欲方。  又木名。 《爾雅·釋木》楰鼠梓。 《郭註》楸屬。  又《本草》有鼠李。  又草名。 《爾雅·釋草》葝,鼠尾。 《註》可以染皁。 《又》𦸣鼠莞。 《註》纖細似龍鬚,可爲席。  又《正字通》山名。鳥鼠同穴山,在隴西首陽縣。  又土色。 《釋名》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  又憂也。 《詩·小雅》鼠思泣血。亦書作癙。 《小雅》癙憂以痒。  又持兩端曰首鼠。 《史記·灌夫傳》武安君召韓御史曰:何爲首鼠兩端。 《註》首鼠,言一前一卻也。 上象齒,下象腹爪尾。俗省作䑕。楰字原刻臾作㬰。

『屎』

《廣韻》式視切《集韻》《韻會》矧視切,𠀤音豕。 《說文》糞也。本作蓾,从艸胃省。 《集韻》作屎。 《莊子·知北遊》道在屎溺。  又《前漢·天文志》有天屎星。  又通作矢。 《史記·廉頗傳》頃之,三遺矢矣。  又《玉篇》許夷切《廣韻》喜夷切《集韻》《類篇》馨夷切,𠀤音犧。 《說文》呻也。 《詩·大雅》民之方殿屎。 《註》呻吟也。 《正字通》殿屎訓呻吟,譌文。別見口部唸字註。

『汙』

《唐韻》屋孤切《集韻》《韻會》汪胡切,𠀤音烏。與洿同。 《說文》濁水不流也。一曰窊下。 《詩·小雅》田卒汙萊。 《傳》下則汙,高則萊。 《正義》汙者,池停水之名。禮記曰汙其宮而瀦焉是也。 《左傳·隱三年》潢汙行潦之水。 《疏》畜水謂之潢水,不流謂之汙。  又行濁亦曰汙。 《賈誼·新書道術篇》放理潔靜謂之行,反行爲汙。 《書·胤征》舊染汙俗。  又降也,殺也。 《禮·檀弓》道隆則從而隆,道汙則從而汙。 《註》有隆有殺,進退如禮。  又勞事亦曰汙。 《左傳·昭元年》處不辟汙。 《正義》言事之勞身,若穢之汙物。  又汙邪,下地田也。 《史記·滑稽傳》甌窶滿溝,汙邪滿車。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故切,惡去聲。 《說文》歲也。  又染也。一曰去垢汙曰汙。 《詩·周南》薄汙我私。 《傳》汙,煩也。 《箋》煩撋之用功深也。 《字略》煩撋猶捼莎也。亦音烏。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雲俱切,音于。水名。在鄴西南。 《後漢·郡國志》鄴有汙水,有汙城。 《註》史記,項羽擊秦軍汙水上。  又曲也。 《左傳·成十四年》春秋之稱,盡而不汙。 《杜註》言盡其事實,無所汙曲。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瓜切,音窊。鑿地也。 《禮·禮運》汙尊而抔飮。 《註》汙尊,鑿地爲尊。  又《韻補》叶烏戈切,音窩。 《楊方·合歡詩》爾根深且固,我根淺且汙。移植良無期,歎息將如何。  又叶文甫切,音武。 《杜甫·雷詩》氣暍腸胃融,汗滋衣裳汙。吾衰尤拙計,失望築場圃。

『羹』

《廣韻》《正韻》古衡切《集韻》《韻會》居行切,𠀤音庚。 《說文》作𩱧。五味和羹也。小篆从羔从美。 《爾雅·釋器》肉謂之羹。 《註》肉臛也。 《疏》肉之所作臛名羹。 《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傳》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 《禮·樂記》大羹不和。 《註》大羹,肉湇,不調以鹽菜。  又《云仙雜記》史鳳,宣城妓也。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又《集韻》何庚切,音行。義同。  又《集韻》盧當切,音郞。 《韻補》左氏傳,陳蔡不羹。 《釋文》音郞。正義曰:古者羹臛之字亦爲郞,故魯頌、楚辭、急就章與楊房漿爲韻。近世獨以爲地名。宋玉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和酸若苦陳吳羹。◎按說文、小篆俱作羹。《正字通》止收羮,不收羹,則从俗字,而反失正字矣。今增入。羮,俗羹字。見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