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偷。像老鼠小量窃取;像狗钻洞偷盗。指小偷小摸。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鼠窃:象老鼠一样偷窃。狗盗:象狗一样扒盗。鼠窃狗盗:偷摸扒窃;小偷小摸。此典指叔孙通阿谀奉承秦二世听喜不听忧之特点,假说陈胜农民起义不过是小偷小摸,不值谈论。秦二世很高兴,并且奖赏他,还任命为博士。后以此典比喻没有政治目的,只会小偷小摸。叔孙通,薛县(今山东滕县东南)人。曾为秦二世时博士(掌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秦末农民起义,叔孙通先投项梁,为项羽部属,后归刘邦,任博士,称稷嗣君。汉朝建立,与儒生共立朝廷仪礼。后任太子太傅(辅导太子之官)。秦末赋役徭役繁重,严刑峻法苛刻,爆发以陈胜为首的农民大起义,秦二世召集博士儒生询问这是怎么回事?博士儒生们认为这是反叛,应该火速出兵攻打。叔孙通却走上前说:“众儒生说话都不对。如今天下归秦一统,毁掉郡、县城堡,熔化各地武器,向天下人表示不再使用它。况且在上面有英明秦王,在下面有完备法令,使得人人尽忠职守,四面八方都集中统一,哪里敢有反叛!这不过是一伙盗贼在偷摸扒窃的小偷小摸罢了,哪有什么谈论价值。郡守(郡地方行政长官)、郡尉(辅佐郡守,管全郡军事)正在捉拿定罪,哪里值得忧虑。”秦二世听了很高兴。并把那些说陈胜起义是反叛之儒生交给法官去惩办;凡说陈胜起义是盗贼的都不予追究,还赏赐叔孙通丝绸二十匹、衣服一套,任命他作博士。此典又作“鼠窃狗偷”、“狗盗鼠窃”。 【出典】: 《史记》卷99《刘敬叔孙通列传》2720、2721页:“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shuò朔,熔化)其兵(武器),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fú còu)福凑,车辐条凑集到车轮中心圆孔上。比喻人或物聚集在一起),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二世(嬴胡亥。秦始皇少子。继秦始皇为秦朝第二代皇帝)喜曰:‘善。’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案(通“按”,查究)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言盗者皆罢之。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计算布帛单位,古代以长四丈为一匹),衣一袭(一套),拜为博士。” 【例句】: 汉·苟悦《汉纪·惠帝纪》:“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贼乎?此真狗盗鼠窃耳!” 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萧察传》:“加以狗盗鼠窃,蜂虿狐狸。郡圉隶而为寇,聚臧获而成师。”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萧铣传·论》:“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盗,大则鲸吞虎据。” 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陈子昂传》:“且太原巨万之仓,洛口储天下之粟,乃欲舍而不顾,傥鼠窃狗盗,西入陕郊,东犯虎牢,取敖仓一抔粟,陛下何与遏之?” 宋·刘斧《青琐高议后集》卷1:“古人之言云:‘子若作盗去,无往巢湖住。’兹盖神之明正,不容盗贼践其境也,迄今虽鼠窃狗偷,不敢游过湖焉。” 明·刘基《郁离子·公孙无人》:“狗偷鼠窃,乘时而兴,无人以治之。” 并列 比喻不足为患的小偷、小盗行为。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醒世姻缘传》:“……二则,他不肯做这样~的营生。”△贬义。多用于描写不光彩的行为。 →鸡鸣狗盗 ?光明磊落。也作“鼠盗狗窃”、“鼠偷狗盗”。
哺乳动物的一科,门齿终生持续生长,常借啮物以磨短,繁殖迅速,种类甚多,有的能传播鼠疫等病原,并为害农林草原,盗食粮食,破坏贮藏物、建筑物等(俗称“耗子”):老~。~胆。~目寸光。投~忌器。~辈。 隐忧:~思。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走~。~彘(狗和猪)。~刨(páo )(一种游泳动作)。~盗(小偷)。~腿子。~仗人势。~尾续貂(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很不相称,常指文章)。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窃。~贼。~伐。~掘。~运。~卖。~用。~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强~。窃国大~。
《唐韻》書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賞呂切,𠀤音暑。 《說文》穴蟲之總名也。 《廣韻》鼠,小獸,善爲盜。 《春秋·運斗樞》玉樞星散而爲鼠。 《易·繫辭》艮爲鼠。 又十二生肖之首。 又水鼠。 《雲僊雜志》穴水旁岸隙,似鼠而小,食菱芡魚蝦。 又冰鼠。東方朔云:生北荒積冰下,皮毛柔,可爲席。 又火鼠。 《神異經》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山有野火鼠,人取其毛績之,號火浣布。 又隂鼠。 《郭璞·山海經序》隂鼠生於炎山。 又耳鼠。 《山海經》丹熏山有獸,狀如鼠,以其尾飛。 又香鼠。 《字彙》河南禹州密縣雪霽山香鼠,長寸餘,齒鬚畢具香,類麝,踰大路則死。 又辟毒鼠。 《西域舊圖》大秦有辟毒鼠。 又天鼠。 《王羲之·十七帖》天鼠膏可治耳聾。 又兀兒鼠。 《甘肅地志》涼州地有兀兒鼠者,似鼠,有鳥名木周兒者,似雀,常與兀兒鼠同穴而處。○按此卽《尙書》同穴之鳥鼠也。 又鳥名。䖪鼠。 《山海經》栒狀之山有鳥,狀如雞而鼠毛,名曰䖪鼠。 又昌鼠,鯧鯸魚別名。 又鼠婦,蟲名。 《爾雅·釋蟲》蟠,鼠負。 《註》瓮器底蟲。 《疏》負作𧌈。陶註本草云:多在鼠坎中,鼠背負之。 《詩·豳風》伊威在室。 《毛傳》委黍也。郭璞曰:鼠𧌈之別名。𧌈,亦作婦。 又馬直肉下曰輸鼠。 《齊民要術》相馬法輸鼠欲方。 又木名。 《爾雅·釋木》楰鼠梓。 《郭註》楸屬。 又《本草》有鼠李。 又草名。 《爾雅·釋草》葝,鼠尾。 《註》可以染皁。 《又》𦸣鼠莞。 《註》纖細似龍鬚,可爲席。 又《正字通》山名。鳥鼠同穴山,在隴西首陽縣。 又土色。 《釋名》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 又憂也。 《詩·小雅》鼠思泣血。亦書作癙。 《小雅》癙憂以痒。 又持兩端曰首鼠。 《史記·灌夫傳》武安君召韓御史曰:何爲首鼠兩端。 《註》首鼠,言一前一卻也。 上象齒,下象腹爪尾。俗省作䑕。楰字原刻臾作㬰。
『狗』《唐韻》古后切《集韻》《韻會》《正韻》舉后切,𠀤音苟。 《說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聲。 《爾雅·釋畜》未成毫,狗。 《註》狗子未生㲦毛者。 《又》尨,狗也。 《易·說卦》艮爲狗。 《禮·曲禮》尊客之前不叱狗。 又《汲冢周書》正西崑崙狗國。 《五代史》狗國人身狗首,長毛不衣,語爲犬嘷。其妻皆人,生男爲狗,生女爲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天狗,狀如大奔星。 又鳥名。 《爾雅·釋鳥》鴗,天狗。 《註》小鳥也。靑似翠,食魚,江東呼爲水狗。 又《揚子·方言》螻蛄,南楚謂之杜狗。 又木狗。 《正字通》熊大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廣東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皮爲衣𥛑,能運動腳氣。元世祖足疾,取其皮爲袴。 又溪狗,蟲名。 《正字通》陳藏器曰:生南方溪㵎𤰞處,狀如蝦蟇,尾長三四寸,治溪毒遊蠱。 又草名。 《爾雅·釋草》蘻,狗毒。 《疏》蘻,一名狗毒。 又地名。 《齊語》以燕爲主,反其㑴地,柴夫吠狗。 《註》燕之二邑。 又人名。 《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適衞說𨙊瑗史狗。 又姓。 《正字通》漢狗未央。見印藪。 又《韻會》通作㺃。荀子,曾不如相雞㺃之可以爲名也。 《埤雅》狗从苟。韓子曰:蠅營狗苟。狗苟,故从苟也。◎按荀子儒效篇今本作狗。 又《集韻》許𠋫切,音詬。本作𧲿。熊虎子名。或作豿。 《爾雅·釋獸》熊虎醜,其子狗。 《註》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 《疏》郭引當時之律,以證虎子名狗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