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蹋嘴歪


   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í tà zuǐ wāi
成语注音 ㄅ一ˊ ㄊㄚˋ ㄗㄨㄟˇ ㄨㄞ
成语简拼 btzw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英文 with a snub nose and a wry mouth (a very ugly fac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这几天我忙得鼻蹋嘴歪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嗅觉器官,亦是呼吸器官之一:~子。~窦。~孔。~腔。~涕。~音。~烟(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仰人~息。嗤之以~。 创始;开端:~祖。

踏:“舞辄数十人相随,~地为节。” 踢:“穿域~鞠”(“鞠”,古代的一种皮球)。

口,动物吃食,发音的器官,亦指说话:~巴。~头。~快。~严。~直。~软。~笨。~馋。张~。~甜心苦。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山~。壶~儿。

不正,偏斜:~斜。~曲(qū)。 不正当,不正派的:~理。~诗。~才。~风。 侧卧休息:我~一会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鼻』

《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紕。 《說文》鼻,引气自畀也。 《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 《管子·水地篇》𦜉發爲鼻。 《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  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 《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 《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 《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 《杜註》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 《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 《師古註》有鼻在零陵。 《孟子》作有庳。  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  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 《註》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 《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蹋』

《唐韻》徒合切《集韻》達合切,𠀤音沓。 《說文》踐也。 《博雅》履也。今蹹字。 《釋名》蹋,榻也。榻著地也。  又《史記·蘇秦傳》六博蹋鞠者。 《註》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  又《廣韻》徒盍切《集韻》敵盍切,𠀤音塌。  又《集韻》託盍切,音榻。  又託合切,音塔。義𠀤同。

『嘴』

《集韻》祖委切,音㭰。本作觜。與𠲿𠾋同。詳𠲿字註。

『歪』

《字彙》烏乖切,音崴。不正也。○按此乃竵之俗字。《正字通》云:《說文》竵訓不正,俗合不正二字改作歪,《字彙》訓與竵同,不知歪卽竵之譌。別見立部竵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