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极端诚信。 清 顾嗣立 《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 冯 阻絶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参见“ 啮臂 ”。
形容极端诚信。 清 顾嗣立 《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 冯 阻絶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参见“ 啮臂 ”。
同“啮”。 啃、咬。《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 唐•杜甫 《哀江頭詩》:“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侵蝕。《戰國策•魏策二》:“昔王季歷葬於楚山之尾,戀水齧其墓。”宋•陸游 《秋日出遊戲作詩二首之二》:“薄雲韜日未成雨,野水齧沙爭赴溪。” 缺口。《淮南子•人間》:“夫牆之壞也於隙,劍之折必有齧。” 姓。如唐堯時代有賢人齧缺。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型。~脂。~压。~糖。~迹。~汗。~泪。~洗。~书。~雨腥风。~海深仇。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统。~缘。 喻刚强热烈:~性。~气方刚。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渗入;浸润:~润。~人心脾。 汲水:“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 头向下垂:~着头。 纳入水中。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碌〕滚动(“碌”读轻声)。
《唐韻》五結切《集韻》《韻會》倪結切《正韻》魚列切,𠀤音臬。 《說文》噬也。 《禮·曲禮》毋齧骨。 又地名。 《史記·河渠書》齧桑浮兮淮泗滿。 《註》齧桑,地名。 又齧齒,鳥名。 《爾雅·釋鳥》齧齒,艾。 又獸名。齧鐵。見《神異經》。 又蟲名。齧桑。 《爾雅·釋蟲》蠰齧桑。 《疏》蠰,一名齧桑。江東呼爲齧髮。 又草名。 《爾雅·釋草》齧,苦堇。 《註》苦堇,今堇葵也。 《又》齧,彫蓬。 《疏》蓬蒿也。草之不理者也。 又姓。 《莊子·齊物論》齧缺問於王倪。
『血』《唐韻》《集韻》《韻會》𠀤呼決切,音泬。 《類篇》祭所薦牲血。从皿,一,象血形。 《釋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 《關尹子·四符篇》一爲父,故受氣于父,氣爲水。二爲母,故受血于母,血爲火。 《易·說卦傳》坎爲血卦。 《疏》取其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 《禮·中庸》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 又《大戴禮》血者猶血。 《註》血,憂色也。 又《山海經》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 《註》謂染玉可以作光彩。 又《詩·鄭風·茹藘疏》陸璣云:茹藘,一名地血。 又《韻補》胡桂切,叶音惠。 《劉向·九歎》晉申生之離讒兮,荆和氏之泣血,吳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 又《毛詩古音攷》音綌,鼠思泣血,無言不疾。 《宋玉·高唐賦》弭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
『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鴆切,音鈊。水名。 《說文》水出上黨羊頭山。 《水經》沁水出上黨沮縣謁戾山,南過穀遠縣,東至滎陽縣北,東入于河。 《注》卽洎水。 《郡縣釋名》沁河源出沁源縣,有二,一自縣西北綿山東谷南流,一自縣東北馬圈溝南流,俱至交口村合流入黃河。 又州名。 《廣韻》本漢穀遠縣,後魏置沁源縣,武德初置州,因沁水以名。 《廣輿記》沁源縣屬沁州,沁水縣屬澤州。 又《集韻》所錦切,音㾕。 又斯荏切,音襂。 又所禁切,音滲。義𠀤同。 又以物探水也。 《韓愈詩》義泉雖至近,盜索不敢沁。 《註》北人以物探水爲沁。 又思林切,音心。水名。
『骨』《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𠀤音汨。 《說文》肉之覈也。 《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 《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 《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 《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 《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 《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又牲骨。 《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 《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 又姓。 《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 又苦骨,苦參別名。 又多骨,白荳𦸅別名。見《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