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文采炳焕。
喻文采炳焕。
明·李东阳《赠太子太保缜远侯顾公合葬墓志铭》:“龙章凤函,天子有诰。”
比喻文采炳焕。明 李东阳《赠太子太保镇远侯顾公合葬墓志铭》:“龙章凤函,天子有诰。” 并列 龙章,文采不凡。凤函,凤书,文采炳焕。比喻文采出众。明·李东阳《赠太子太保镇远侯顾公合葬墓志铭》:“~,天子有诰。”△褒义。多用于写文采。
歌曲诗文的段落:~节。~句。乐~。~回体。顺理成~。断~取义。 条目,规程:~程。~法。简~。党~。约法三~。 修理:杂乱无~。 花纹,文采:黑质而白~。 戳记:图~。盖~。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袖~。领~。徽~。像~。 奏本:奏~。本~。 同“彰”,彰明。 姓。
匣,盒子:石~。剑~。 套子,引申为量词:书~。信一~(信一封)。 信件:~件。公~。来~。 包含,容纳:~夏(“夏”,指中国;“函夏”即包括整个中国)。巨蚌~珠。 铠甲:~人(制甲的人)。
《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𠀤音彰。 《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又采也。 《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 《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 又明也。 《易·垢卦》品物咸章。 《書·洪範》俊民用章。 又文章也。 《詩·小雅》維其有章矣。 《箋》禮文也。 又篇章。 《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 又成事成文曰章。 《孟子》不成章不達。 《周語》將以講事成章。 又《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 《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 又條也,程也。 《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 《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章程。 《註》章。歷數之章術也。 又大林木曰章。 《史記·貨殖傳》千章金材。 又《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 又地名。 《山海經》鮮山又東曰章山。 又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章。 《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章武,章鄕,會稽郡屬縣句章,西河郡千章縣,廣平國斥章,東平國章縣。 《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章陵縣。 又官名。 《周禮·春官》保章氏。 《前漢·王子侯表》千章侯。 《百官志》東閣主章令丞。 《師古註》主章,掌大材也。 《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章衞尉。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 又樂名。 《禮·記註》大章,堯樂名。 又印章。 《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 又章奏。 《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駁議。 又《左傳·僖五年》日南至。 《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章部爲法,以知氣朔。 又章甫,殷冠名。 《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又總章,舜明堂名。 又建章,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 又姓,秦將章邯。 又諡法。 《逸書》温克令儀曰章。 又國名。 《左傳註》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 又俗或謂舅曰章。 又《六書音義》周章,怔營貌。 又懼貌。亦作慞。 又《字彙補》與樟同。 《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章。 又與獐同。 《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章。 《註》讀爲獐。 《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又之亮切。同障。 《禮·雜記》四面有章。
『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男切,音含。 《說文》舌也,又容也。 《禮·曲禮》席閒函丈。 又《前漢·禮樂志郊祀歌》函蒙祉福常若期。 《註》師古曰:函,包也。 又《前漢·班固敘傳》函之如海。 《註》讀與含同。 《律歷志》太極函三爲一。 《禮·樂志》人函隂陽之氣。 又《玉篇》鎧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燕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爲函也。 又《集韻》戸感切,音頷。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函。 《集韻》或作椷。 《前漢·天文志》太白閒可椷劒。 《註》謂可容一劒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𠀤音咸。匱也。 又《集韻》或作㮀,木名。 又或作䤴。 《博雅》介鎧也,通作函。 又《玉篇》書也。 《晉書·殷浩傳》竟達空函。 又姓。 《廣韻》漢有豫章太守函熙。 又漢複姓。漢末有黃門侍郞函治子覺。 又函谷,關名。 又通作咸。 《周禮·秋官》伊耆氏共杖咸。 《註》咸讀爲函,以此藏杖也。 又《張有·復古編》圅又作函,亦筆迹小異。別作凾,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