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虎蹴


   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óng téng hǔ cù
成语注音 ㄌㄨㄥˊ ㄊㄥˊ ㄏㄨˇ ㄘㄨˋ
成语简拼 lthc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龍騰虎蹵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与一弟三侍卫弃军先进,渡河冲阵,龙腾虎蹴,以四人败敌八百。”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奔跑,跳跃:~骧。奔~。欢~。~跃。~越。 上升:~空。~云驾雾。升~。飞~。飞黄~达。 空出来,挪移:~退。~个地方。 词尾,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反复连续(读轻声):翻~。折~。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踢:~鞠(踢球)。 踏:~踏。一~而就。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虎』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蹴』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六切,音噈。 《說文》躡也。 《孟子》蹴爾而與之。 《趙岐註》蹴,蹋也。 《後漢·梁冀傳》六博蹴鞠。 《註》《劉向·別錄》蹴鞠者,傳言黃帝時所作。或曰起戰國時。 《類篇》或作蹙。  又《廣韻》七宿切《集韻》七六切,𠀤音䙘。義同。  又《集韻》《類篇》𠀤就六切,音摵。蹴然,敬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