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宋·范成大《山峨眉》诗:“龙跧虎卧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潮。”
犹言龙蟠虎踞。比喻山势逶迤起伏。宋 范成大《小峨眉》诗:“龙跧虎卧起且伏,旁睨沫水 沱江潮。” 并列 跧,蜷伏。卧,躺。像龙一样盘曲着,像虎一样卧着。比喻地势起伏险要。宋·范成大《小峨眉》诗:“~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潮。”△多用于写地势。→龙盘虎踞 龙蟠虎绕 表里山河?一马平川
古同“蜷”。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廣韻》《集韻》《韻會》𠀤莊緣切,音佺。 《說文》蹴也。一曰𤰞也,絭也。 又《博雅》跧莊,匍匐也。 又《廣韻》將倫切《集韻》《韻會》蹤倫切,𠀤音遵。 又《正韻》租昆切,音尊。義𠀤同。 又《廣韻》《集韻》𠀤阻頑切。伏也。 又《集韻》逡緣切《正韻》且緣切,𠀤音詮。 《類篇》屈伏也。 又從緣切,音全。行曲。
『虎』《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