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xī táng fǎ tiè

三希堂法帖


拼音 sān xī táng fǎ tiè 
注音 ㄙㄢ ㄒ一 ㄊㄤˊ ㄈㄚˇ ㄊ一ㄝˋ

词语解释

三希堂法帖    [sān xī táng fǎ tiè]

1   全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汇刻丛帖。三十二册。1747年,清高宗敕命梁诗正、蒋溥、汪由敦等主持选编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一百三十余家法帖书迹三百四十余件,由宋璋等人摹刻而成,为丛帖中之巨制。三希堂为清高宗室名,以其征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fda6《伯远帖》三件稀世东晋墨迹,故名。



国语辞典

三希堂法帖  【sān xī táng fǎ tiè】

1   清乾隆十二年命梁诗正等编次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书法,聚集众工,模勒上石,其中包括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种王氏墨迹,故称为「三希堂法帖」。三十二册,是法帖中的巨制。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