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shí

三时


拼音 sān shí 
注音 ㄙㄢ ㄕˊ
繁体 三時

词语解释

三时    [sān shí]

1   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

2   夏至后半个月。

3   早、午、晩。

4   印度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5   佛教谓释迦牟尼佛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南朝陈慧思《立誓愿文》。


引证解释

1   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

2   夏至后半个月。

3   早、午、晚。

4   印度 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5   佛教谓 释迦牟尼佛 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 南朝 陈 慧思 《立誓愿文》。


国语辞典

三时  【sān shí】

1   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

  《大唐西域记·卷二》:「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2   印度一年分成寒、热、雨三个季节。

  《大唐西域记·卷二》:「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