èr shí sì shǐ

二十四史


拼音 èr shí sì shǐ 
注音 ㄦˋ ㄕˊ ㄙˋ ㄕˇ

词语解释

二十四史    [èr shí sì shǐ]

1   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 a long intricate story;


引证解释

1   指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明 有二十一史之目, 清 乾隆 四年又增《明史》《旧唐书》《旧五代史》,合称二十四史。总计三千二百四十三卷。各史名称、卷数及作者(或领衔人)如下:《史记》130卷, 汉 司马迁 著。

2   《汉书》100卷, 汉 班固 著。

3   《后汉书》120卷, 南朝 宋 范曄 著。

4   《三国志》65卷, 晋 陈寿 著。

5   《晋书》130卷, 唐 房玄龄 著。

6   《宋书》100卷, 南朝 梁 沉约 著。

7   《南齐书》59卷, 南朝 梁 萧子显 著。

8   《梁书》56卷, 唐 姚思廉 著。

9   《陈书》36卷, 唐 姚思廉 著。

10   《魏书》114卷, 北齐 魏收 著。

0   《辽史》116卷, 元 托克托 著。


国语辞典

二十四史  【èr shí sì shǐ】

1   清乾隆时所颁定的正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皆为纪传体史书。

英语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 (25 or 26 in modern editions)​, collection of books on Chinese dynastic history from 3000 BC till 17th century, fig. a long and complicated story

德语   24 Dynastiegeschichten (Gesch)​

法语   Vingt-Quatre Histoires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