èr huáng

二黄


拼音 èr huáng 
注音 ㄦˋ ㄏㄨㄤˊ
繁体 二黃

词语解释

二黄    [èr huáng]

1   也作“二簧”。一种乱弹戏剧曲调名,因出于黄坡、黄冈,故称。清朝中期由徽班传入北京,成为京调主体。

   erhuang—one of the tun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引证解释

1   戏曲调名。源出 湖北省 的 黄冈、黄陂,故名。又名《湖广调》。 清 乾隆 年间,由 徽 班传入 北京。在京剧、汉剧等剧种里,与西皮均为主要曲调。有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等曲调。

2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对伪军的蔑称。中央,指国民党的所谓中央军。


国语辞典

二黄  【èr huáng】

1   一种戏曲的声腔。相传起于安徽,传至江西宜黄演变而成。一说源自安徽四平腔,传至湖北发展成二黄腔。以胡琴伴奏,曲调流畅平和,节奏稳定,有婉转端凝的特色。与西皮腔合称为「皮黄」,为平剧、粤剧等戏曲的用乐系统。也作「二簧」。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