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 [shí èr jīng]
1 指《春秋》。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称。一说,指六经,六纬,或《易》上、下经加十翼。
2 指儒家的十二部经书。唐文宗时在国子学立石,刻《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十二经。参阅清成瓘《箬园日札》卷五。
3 即十二经脉。
1 指《春秋》。因其记载 春秋 鲁国 十二公的史事,故称。一说,指六经,六纬,或《易》上、下经加十翼。按:陆 引前二说,恐非。因先 秦 无纬书;《易》之十翼成书于 汉 代。
2 指儒家的十二部经书。 唐文宗 时在国子学立石,刻《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十二经。参阅 清 成瓘 《篛园日札》卷五。
3 即十二经脉。
1 春秋的别名。参见「春秋」条。
2 六经和六纬的合称。
3 易上下经及十翼的合称。
4 儒家的十二部经书。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立石,刻《易经》、《诗经》、《书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为十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