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miàn mái fú

十面埋伏


拼音 shí miàn mái fú 
注音 ㄕˊ ㄇ一ㄢˋ ㄇㄞˊ ㄈㄨˊ
词性 成语  

词语解释

十面埋伏    [shí miàn mái fú]

1   琵琶曲。明代后期已在民间流传。通常分十八段。描写汉刘邦与楚项羽垓下之战,表现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之势。


引证解释

1   谓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2   琵琶大曲。又名《淮阴平楚》、《楚汉》。自 明 代后期流传至今。以 刘邦 与 项羽 垓下 大战为主题,用琵琶演奏,表达了古代战场上千军万马震撼山岳的声势。 明 末琵琶演奏家 汤应曾 曾以善弹此曲著称。参阅 清 张山来 《虞初新志》卷一所载 清 王猷定 《汤琵琶传》。


国语辞典

十面埋伏  【shí miàn mái fú】

1   形容被敌军层层包围。

  《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敌军如此,虽十面埋伏,吾何惧哉!」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重瞳有千般英勇,怎出的这十面埋伏?」

2   乐曲名。约十六世纪以前已在民间流传,为琵琶的演奏名曲。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苹编的琵琶谱上。全曲属多段体结构,描写楚汉垓下决战,韩信在九里山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于乌江自刎的故事。

英语   Ambush from ten sides (pipa solo piece)​, House of Flying Daggers (2004 movie by Zhang Yimou 張藝謀|张艺谋[Zhang1 Yi4 mou2])​

德语   House of Flying Daggers (chinesischer Film von Zhang Yimou)​ (Eig, Kunst)​

法语   Le Secret des poignards volants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