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ǔ sī

土司


拼音 tǔ sī 
注音 ㄊㄨˇ ㄙ
词性 名词  

词语解释

土司    [tǔ sī]

1   烤面包片。又称“吐司”

   toast;

2   元、明、清时期于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由当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

   ruler of Yi nationality in China;


引证解释

1   亦称“土官”。 元、明、清 时期于西北、西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按等级分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武职和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文职。 明 清 两代曾在部分地区进行改土归流。解放后,土司制度已废除。

2   指土司官吏所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国语辞典

土司  【tǔ sī】

1   职官名。元、明以来,在西北、西南等蛮苗地区设置由少数民族的首领充任世袭的官职。

  《明史·卷七二·职官志》:「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皆无岁禄。」

2   一种面包。参见「吐司」条。

英语   sliced bread (loanword from /toast/)​, government-appointed hereditary tribal headman in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德语   rösten, Röstbrot (S, Ess)​, Toast, Toastbrot (S, Ess)​

法语   toast, pain de mie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