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 [shí yí]
1 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例 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英 appropriate lost property;
2 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例 拾遗补阙。
英 make good omissions;
1 拾取他人的失物。
2 比喻轻而易举。
3 采录遗逸的事迹。
4 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
5 官名。 唐 武则天 时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 宋 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参阅《续通典·职官三》。
1 捡取他人遗失的财物。
2 比喻轻而易举。
3 采补缺漏遗佚。
4 匡正别人过失或缺点。
5 职官名。唐代谏官,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见《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
英语 to pocket a lost article, (fig.) to correct others' errors, to remedy omissions (in a text etc)
法语 ramasser des objets perdus et se les appropr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