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í pá

琵琶


拼音 pí pá 
注音 ㄆ一ˊ ㄆㄚˊ
词性 名词  

词语解释

琵琶    [pí pá]

1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


引证解释

2   指弹奏琵琶的指法。

3   鱼名。


国语辞典

琵琶  【pí pá】

1   乐器名。秦代人民根据鼗的形式创出直柄、圆形音箱的弹拨乐器,至秦汉不断改进,定型为四弦十二品位,用手弹拨的乐器。西元四世纪,西域文化交流,致使半梨形音箱,四弦四柱的琵琶传入内地。唐、宋以来在这两种琵琶基础上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现今半梨形音箱,以桐木板蒙面,琴颈向后弯曲,琴杆与琴面上设四相九至十三品、四弦的琵琶。除用于歌唱、曲艺、戏曲和歌舞伴奏外,也用于乐器的合奏、伴奏和独奏。

英语   pipa, Chinese lute, with 4 strings, a large pear-shaped body and a fretted fingerboard

德语   Pipa (Mus)​, Laute (S, Mus)​

法语   pipa (instrument de musique)​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