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o xiāo

萧萧


拼音 xiāo xiāo 
注音 ㄒ一ㄠ ㄒ一ㄠ
词性 名词  
繁体 蕭蕭
组合 AA

词语解释

萧萧    [xiāo xiāo]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杜甫《兵车行》

   whinny and neigh;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sough; whistle;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desolate;

4   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thin;


引证解释

1   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2   萧条;寂静。

3   形容凄清、寒冷。

4   稀疏。

5   简陋。

6   萧洒。


国语辞典

萧萧  【xiāo xiāo】

1   状声词:(1)​ 形容马鸣声。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2)​ 形容风声。(3)​形容落叶声。唐·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衮衮来。」

  宋·陆游〈南乡子·早岁入皇州〉词:「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 金·元好问〈石州慢·击筑行歌〉词:「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驴漫与行人语。」

2   白发稀疏的样子。

  宋·陆游〈南乡子·早岁入皇州〉词:「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 金·元好问〈石州慢·击筑行歌〉词:「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驴漫与行人语。」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