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潦 [xíng liáo]
2 《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郑玄笺:“流潦,水之薄者也。远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于此小器,而可以沃酒食之餴者。以有忠信之德、齐絜之诚以荐之故也。”《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后因以“行潦”指祭祀或进献用的酒食。
3 指浑浊的水。以喻浊世。《诗·大雅·泂酌》篇,今文三家以之为公刘而作。谓以戎狄浊乱之区而公刘居之,譬如行潦可谓浊矣。公刘挹而注之,则浊者不浊,清者自清。说见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1 沟中的流水。
2 后因以“行潦”指祭祀或进献用的酒食。
3 指浑浊的水。以喻浊世。 《诗·大雅·泂酌》篇,今文三家以之为 公刘 而作。谓以戎狄浊乱之区而 公刘 居之,譬如行潦可谓浊矣。 公刘 挹而注之,则浊者不浊,清者自清。说见 清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按,《诗·邶风·匏有苦叶序》谓“刺 衞宣公 也。”
1 汇聚路旁的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