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 nèi

衙内


拼音 yá nèi 
注音 一ㄚˊ ㄋㄟˋ
繁体 衙內

词语解释

衙内    [yá nèi]

1   唐代称担任警卫的官员,五代和宋初这种职务多由大臣子弟担任,后来泛指官僚的子弟。

   恰待下拳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水浒传》

   palace guard;


引证解释

1   宫禁之内。

2   五代 及 宋 初,藩镇的亲卫官有衙内都指挥使、牙内都虞侯等,多以子弟充任。“牙”讹变为“衙”。后因称官府的子弟为衙内。


国语辞典

衙内  【yá nèi】

1   官衙之内。

  元·李文尉《燕青博鱼·第一折》:「满城百姓尽闻名,唤做有权有势杨衙内。」 《水浒传·第七回》:「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

2   对贵家子弟、官僚子弟的称呼。

  元·李文尉《燕青博鱼·第一折》:「满城百姓尽闻名,唤做有权有势杨衙内。」 《水浒传·第七回》:「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

3   职官名。唐代的禁卫官,唐末宋初藩镇相沿以亲子弟领衙内之职,如衙内都指挥、衙内都监使。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