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àng     
注音:ㄕㄤˋ
部首:
总笔画:2

统一码:U+4E04

字形分析:独体结构

四角:20100

五笔86:HGD

仓颉:LM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19972

CSS代码:\4E04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abov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竖、横



《康熙字典》

【子集】
【子集上】
部首:
总笔画:2
部首笔画:1
部外笔画:1

《集韻》上,古作丄。註詳二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 《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 《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又上日。 《書·舜典》正月上日。 《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又上官,複姓。  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𡘋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 《易·需卦》雲上于天。 《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又進也。 《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又與尙通。 《詩·魏風》上愼旃哉。 《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又《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又《韻補》叶辰羊切,音常。 《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又叶時刃切,音愼。 《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又叶矢忍切,音審。 《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 《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说文解字》

【卷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時掌切

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屬皆从丄。

『清代:段玉裁』


高也。此古文丄。
古文上作𠄞。故帝下㫄下示下皆云从古文上。可以證古文本作𠄞。篆作丄。各本誤以丄爲古文。則不得不改篆文之上爲<>。而用上爲部首。使下文从𠄞之字皆無所統。示次於𠄞之恉亦晦矣。今正丄爲𠄞、[上竖为弓曲]爲丄。觀者勿疑怪可也。凡說文一書。以小篆爲質。必先舉小篆。後言古文作某。此獨先舉古文後言小篆作某。變例也。以其屬皆从古文上、不从小篆上。故出變例而別白言之。
𢫾(指)事也。
凡𢫾事之文絕少。故顯白言之。不於一下言之者、一之爲𢫾事不待言也。象形者實有其物。日月是也。𢫾事者不泥其物而言其事。丄丅是也。天地爲形。天在上、地在下。地在上、天在下。則皆爲事。
凡𠄞之屬皆从𠄞。
時掌時亮二切。古音第十部。
篆文上。
謂李斯小篆也。今各本篆作<>。後人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