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ǎi     
注音:ㄋㄞˇ
部首:丿
总笔画:2

繁体字:

统一码:U+4E43

字形分析:独体结构

四角:17227

五笔86:ETN
五笔98:BNT

仓颉:NHS

规范编号:50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20035

CSS代码:\4E43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then; really, indeed; as it turned out, after all; namely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nǎi   ㄋㄞˇ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是,为:~大丈夫也。 竟:~至如此。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then; really, indeed; as it turned out, after all; namely
mithin ,sein, lauten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nǎi

<代>
〈代〉 (1) 你,你的 [your] 余嘉乃勋。——《左传·僖公十二年》 几败乃公事。——《汉书·高帝纪上》 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 又如:乃父(乃翁。你的父亲);乃祖(你的祖父;先祖);乃公(你的父亲);乃兄 (2) 他的 [his] 乃心在咸阳。—— 曹操《蒿里行》 又如: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称别人的父亲);乃老(他的父亲);乃堂(他的母亲) (3) 此,这个 [this] 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又如:乃今(如今;从今);乃者(往日;从前) (4) 这样,如此 [so] 子无乃称。——《庄子·德充符》 又如: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刻;乃尔(如此;这样);乃若(至于)

词性变化


  nǎi  

<动>

是,就是 [be]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真乃英雄好汉;失败乃成功之母;乃是(却是)


  nǎi  

<副>

(1)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just now] 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定公十五年》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只,仅仅 [only then]。 如:唯虚心乃能进步 (3) 竟,竟然 [unexpectedly;actually]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 韩愈《师说》 (4) 却 [at the same time]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汉· 刘向《列女传》 (5) 于是;就 [then;whereupon]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乃令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婉贞挥刀奋斫…敌乃纷退。——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乃遂(就,于是);乃其(于是,就)


  nǎi  

<连>

可是,然而 [but;however] 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國語辭典

ㄋㄞˇ

nǎi 

你、你的。 如:「乃母」、「乃兄」。 宋·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他、他的。 《周禮·天官·小宰》:「各脩乃職。」


ㄋㄞˇ

nǎi 

是。 如:「失敗乃成功之母。」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 《水滸傳·第二三回》:「眾上戶道:『真乃英雄好漢!』」


ㄋㄞˇ

nǎi 

然後、於是。 《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卻。 《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 而。 《荀子·正論》:「然則鬥與不鬥邪,亡於辱之與不辱也,乃在於惡之與不惡也。」 若、如果。 《孟子·公孫丑上》:「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ㄋㄞˇ

nǎi 

竟、居然。 《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 《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才、始。 《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 《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於今乃睹子之志矣。」


ㄋㄞˇ

nǎi 

語助詞。用於發語或轉折。 《書經·大禹謨》:「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康熙字典》

【子集】
【子集上】
部首:丿
总笔画:2
部首笔画:1
部外笔画:1

《唐韻》奴亥切《集韻》《韻會》《正韻》囊亥切,𠀤柰上聲。語辭。 《莊子·逍遙遊》而後乃今培風。  又承上起下之辭。 《爾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語。  又繼事之辭。 《書·堯典》乃命羲和。  又辭之難也。 《公羊傳·宣八年》而者何,難也。乃者何,難也。曷爲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  又辭之緩也。 《周禮·秋官·小司𡨥》乃致事。 《註》乃,緩辭。  又語已辭。 《韓愈·鬭雞聮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註》用費誓礪乃鋒刃語也。  又《王禕詩》兹焉舍我去,契闊將無乃。  又爾汝之稱。 《書·大禹謨》惟乃之休。 《註》乃,猶汝也。  又某也。 《禮·雜記》祝稱卜葬虞子孫曰哀,夫曰乃。 《註》乃某卜葬其妻某氏。  又彼也。 《莊子·大宗師》孟孫氏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  又《唐書·南蠻傳》昔有人見二羊𨷖海岸,彊者則見,弱者入山,時人謂之來乃。來乃者,勝勢也。  又地名。 《元史·地理志》新添葛蠻安撫司,都鎮馬乃等處。  又果名。 《桂海虞衡志》特乃子,狀似榧,而圓長端正。  又《玉篇》或作廼。 《詩·大雅》廼慰廼止,廼左廼右。 《前漢·項籍傳》必欲烹廼公。  又《正韻》依亥切,哀上聲。 《字彙》款乃,棹船相應聲。黃山谷曰:款乃,湖中節歌聲。 《正字通》款乃,本作欸乃。今行船搖櫓,戛軋聲似之。 《柳宗元詩》欸乃一聲山水綠。 《元結·湖南欸乃曲》讀如矮靄是也。 《劉蛻·湖中歌》靄廼。 《劉言史·瀟湘詩》曖廼皆欸乃之譌。◎按欸,亞改切,應也。後人因柳集註有云:一本作襖靄。遂直音欸爲襖,乃爲靄,不知彼註自謂別本作襖靄,非謂欸乃當音襖靄也。《正韻》上聲解韻乃音靄,引柳詩:欸乃讀如襖靄。而上聲巧韻襖部不收款。去聲泰韻,乃音愛,亦引柳詩:欸乃讀如懊愛。而去聲效韻奧部不收款。至若旱韻,收款音窾,絕不註明有襖懊二音,此可證款不音襖懊,而欸之譌作款明矣。  又乃有靄音,無愛音。《正韻》增音愛,非。  又《字彙》《正字通》旣明辨款不音襖,欸譌作款,而《字彙》欠部款音襖,棹船相應聲。《正字通》櫓聲,自相矛盾,尤非。


《说文解字》

【卷五】  丿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奴亥切

曳詞之難也。象气之出難。凡𠄎之屬皆从𠄎。𢎧,古文乃。𠄕,籒文乃。奴亥切


『宋代:徐鉉徐鍇』


臣鉉等曰:今隸書作乃。

谜语

"乃" 为谜底的谜语

  1. 秀才砍树 (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