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横、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高,高傲:高~。不~不卑。 极度,非常:~旱。~奋。 抗,匹敌:~礼。~衡。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名>
(1) 星名,亢宿。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第二宿 [name of a constellation] 亢宿四星。——《宋史·天文志三》 (2) 姓
<副>
极,达到最高的境界 [very] 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元· 关汉卿《元曲选·窦娥冤》 又如:亢宠(居于极尊贵之位);亢阳(阳气极盛;阳光过多,久不下雨,故天旱称亢阳);亢龙有悔(处于极尊贵之位,当戒慎其败悔);亢炎(非常炎热)
<动>
(1) 抵御。通“抗” [resist;withstand] 我则为政,而亢大国之讨。——《左传·宣公十三年》 诸列侯莫敢与亢礼。——《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又如:亢衡(对立相敌。也作抗衡);亢礼(彼此以平等的礼仪相待。也作“抗礼”);亢答(应对。指礼仪酬答) (2) 蔽,庇护 [shelter;shield] 吉不能亢身,焉能抗宗?——《左传·昭公元年》 又如:亢宗(庇护宗族。后引申为光大门第)
ㄎㄤˋ
高。 如:「高亢」。 《莊子·人間世》:「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者。」 唐·成玄英·疏:「亢,高也。」 高傲。 如:「不卑不亢」。 強硬。 《管子·輕重戊》:「天子幼弱,諸侯亢強。」
ㄎㄤˋ
過甚、極。 《易經·乾卦·上九》:「亢龍有悔。」 唐·孔穎達·正義:「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
ㄎㄤˋ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為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二宿,由四顆星組成。 姓。如唐代有亢潮。
ㄍㄤ
脖子、咽喉。 《說文解字·亢部》:「亢,人頸也。」 《漢書·卷三二·張耳陳餘傳》:「乃仰絕亢而死。」 唐·顏師古·注:「亢者,總謂頸耳。」
《唐韻》古郞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郞切,𠀤音岡。 《說文》人頸也。 《史記·婁敬傳》搤其亢。 又《爾雅·釋鳥》亢,鳥嚨。 《註》亢卽咽,俗作吭。 又《玉篇》苦浪切。星名。 《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 《註》列宿數起角亢,故曰壽。 《史記·天官書》亢爲疏廟。 《春秋·元命包》亢四星爲廟庭,聽政之所,其占明大,則輔臣忠,天下寧。 又過也,愆也。 《易·乾卦》亢龍有悔。 《正義》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 又旱曰亢陽。 又極也。 《左傳·宣三年》可以亢寵。 又强也,蔽也。 《左傳·昭元年》鄭太叔曰: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 又無所𤰞屈曰亢。 《唐書·崔信明傳》信明蹇亢,以門望自負。 又督亢,龍亢,俱地名。 又姓。明亢思謙,臨汾人,由翰林官至布政。 又敵也。 《揚雄·趙充國贊》營平守節,屢奏封章。料敵制勝,威謀靡亢。 又同庚。亢倉子。 《莊子》作庚桑子。 《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浪切,𠀤音伉。 《說文》扞也。 《儀禮·旣夕》抗木橫三縮二。 《註》抗,禦也,所以禦止土者。 又《廣韻》舉也。 《禮·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 《註》舉以世子之法,使與成王居而學之。 又《樂記》歌者上如抗,下如墜。 《疏》歌聲上響,感動人意,如似抗舉也。 又以手舉物也。 《淮南子·說山訓》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趨。 又振也,蔽也。 又《增韻》抵也,敵也。 《前漢·貨殖傳》子貢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又《揚子·方言》縣也。山之東西曰抗,燕趙之郊縣物於臺之上謂之佻。 又《集韻》居郞切,音岡。與掆同。亦舉也。 《詩·小雅》大侯旣抗。 《箋》舉鵠而棲之於侯也。 《毛傳》苦浪反。 《朱傳》居郞反。 又《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杭。義同。 《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𠙽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抗。 《說文》抗或从木。 《徐鉉曰》今俗作胡郞切。別見木部。亢字作亠下凡。
切部: 古郎切
『清代:段玉裁』
史、漢張耳。列傳乃仰絕亢而死。韋昭曰。亢、咽也。蘇林云。肮、頸大脈也。俗所謂胡脈。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