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í     shén     
注音:ㄕˊ,ㄕㄣˊ
部首:
总笔画:4

统一码:U+4EC0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4200

五笔86:WFH

仓颉:OJ

规范编号:49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20160

CSS代码:\4EC0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file of ten soldiers; mixed, miscellaneous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竖、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hí   ㄕˊ

十(多用于分数或倍数):~百(十倍和百)。~一(十分之一)。~袭珍藏(形容极其珍重地收藏物品)。 各种的,各样的:~锦(各种各样东西凑成的食品)。~物。 诗篇:篇~。雅~。


其它字义


 

shén   ㄕㄣˊ

〔~么〕a.代词,表示疑问,如“~~人?”b.代词,指不确定的事物,如“没~~问题”(“assorted么”均读轻声)。

file of ten soldiers; mixed, miscellaneous
zehnte, zehnter
dix (utilisé en fraction, écrire des chèques etc.)​,assortis,divers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shén

<另见 shí >

词性变化


  shí  

<形>

(1) 杂;多种的 [miscellaneous] 什,聚也,杂也。吴楚之间谓资生杂具为什物。——《三苍》 作什器于寿邱。——《史记·五帝纪》。索引:“人家常用之器非一,故以十为数,犹今云什物也。” 军资什物,不曾遗弃。——《三国演义》 (2) 又如:什具(各种日用器具);什面(世面。指社会上各方面的情况) (3) 另见 shén



基本词义


shí

<[数]>

(1) (会意。从人十。十亦声。本义:“什”是集体的十) (2) 同本义 [ten] 什,相什保也。——《说文》 会其什伍。——《周礼·官正》。注:“五人为伍,二五为十。” 军旅什伍。——《礼记·祭义》。注:“士卒部曲也。” 十夫为什。——《周书·大聚》 十家为什。——《管子·立政》 纷披风什。——《文选·沈约·谢灵运传》。注:“诗每十篇同卷,故曰什也。” 王以师友处之,每有文什,必令润色,然后示人。——《北史》 尝以什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贾谊《过秦论》 (3) 又指《诗》的“雅”、“颂”大都以十篇为一“什”。又如:什长(古代军队十人为什,其头头叫“什长”);什伍(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称什伍。亦泛指军队的基层建制);什吏(什长);什伯(古代兵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伯。因以“什伯”泛指军队基层队伍) (4) 十倍 [tenfold]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老子》 或相倍蓰,或相什百。——《孟子·滕文公上》 (5) (五倍为蓰) 天所不飨,什倍于前。——《汉书·谷永传》 (6) 又如:什袭 (7) 十成,十分,十分之几(古人称“什几”) [onehundred per cent] 其实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上》 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史记·高祖本纪》 逐什二以为务。——《史记·苏秦传》 以为能相通者什九,不者什一。——徐光君《甘薯疏序》 (8) 又如:什一(十分之一;十分税一;以十博一);什二(十分之二);什九(十分之九。指绝大多数) (9) 指书篇 [writings](古时诗文以十篇为一卷)。如:篇什;雅什 〈名〉 姓



國語辭典

ㄕˊ

shí 

数目字。 如:「什佰」、「什家」。 同「十 」。 《诗经》中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故称诗篇为「篇什」,简称为「什」。 如:「佳什」、「篇什」。 姓。如后魏有什翼犍。


ㄕˊ

shí 

数多品杂。 《后汉书·卷二七·宣秉传》:「即赐布帛帐帷什物。」


ㄕㄜˊ

​shé 

(二)​之又音。


ㄕㄣˊ

shén 

参见「什么 」条。


《康熙字典》

【子集】
【子集中】
部首:
总笔画:4
部首笔画:2
部外笔画:2

《唐韻》《韻會》𠀤是執切,音十。十人爲什。  又古者師行,二五爲什。凡食器之類必共之,故曰什物什器。 《史記·五帝紀註》什物謂常用者,其數非一,故云什。  又篇什。 《朱子曰》詩雅頌無諸國之別,故十篇爲一卷,猶軍法十人爲什也。 《五經通義》國風多寡不等,不稱什。雅頌十篇爲聮,惟魚藻,蕩及閔予小子,雖無過乎什,亦稱什,舉成數耳。若不及者,如駉頌四篇,𨙻頌五篇,皆不稱什也。


《说文解字》

【卷八】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是執切

相什保也。从人、十。

『清代:段玉裁』


相什


谜语

"什" 为谜底的谜语

  1. 十人 (打一字)

  2. 雄心不减 (打一汉字)

  3. 【解释】 “雄”字中心是“人”;“不减”就是“加”,符号为“十”。


  4. 人+十一年级下册 (打一字)

  5. 人加十一年级 (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