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竖、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
<副>
(1) 仍旧,还是 [still;yet] 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仍然(仍旧。照前不变或恢复原状) (3) 一再;频繁 [frequently;repeatedly] 今大将军仍复克获。——《汉书·武帝纪》。注:“频也。” (4) 又如:仍叠(频繁);仍重(频繁) (5) 于是;乃 [thus;as a result] 帝叱之,皆散,仍收药而反。——《南史·宋武帝纪》 (6) 又如:仍就(就,便);仍因(依托;凭借)
<名>
仍孙,自本身往下数第八世孙。也泛指后代子孙 [the eighth generation]。如:仍云(第八代与第九代孙)
ㄖㄥˊ
因循、沿袭。 《文选·张衡·思玄赋》:「夫吉凶之相仍兮,怕反庂而靡所。」 唐·柳宗元〈封建论〉:「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
ㄖㄥˊ
屡次、频频。 《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 《汉书·卷九·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 依然、还。 如:「他的病仍不见好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ㄖㄥˊ
于是、因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 《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与崔祖思友善……及闻祖思死,恸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𠀤音艿。因也。 《論語》仍舊貫,如之何。 《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几,凶事仍几。 《註》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又重也,頻也。 《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 又《谷永傳》饑饉仍臻。 又《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 《註》仍仍,不得志之貌。 又雲仍。 《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 又國名。 《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 又姓。 又叶人余切,音如。 《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仍。◎按《說文》仍,如乗切,原屬日母變宮之字。今《字彙》仍芿艿陾等字皆作時征切,是爲禪母之齒音,其誤甚矣。不可不辨。
切部: 如乘切
『清代:段玉裁』
釋詁曰。攘仍因也。大雅常武傳曰。仍、就也。就與因義一也。周禮故書仍爲乃。
如乗切。六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