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竖、横、撇、捺
<名>
(1) 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 [weaponry] 帝自山下望其众,袍仗精整,人人尽力,壮之。——《新唐书》 (2) 又如:兵仗(兵器);器仗;仪仗;明火执仗 (3) 仪仗队 [guard of honor or guard] 凡朝会之仗,三卫番上,分为五仗,号衙内五卫。——《新唐书》 (4) 又如:仗士(卫士);仗下(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仗马(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仗队(仪仗队) (5) 战争或战斗 [war;battle]。如:打仗(进行战争;进行战斗);死仗(硬仗);硬仗(正面硬拼的战斗)
ㄓㄤˋ
兵器的总称。 《新唐书·卷一三七·郭子仪传》:「大战,王师不利,委仗奔。」 战事、战争。 如:「胜仗」、「败仗」、「打一场硬仗!」
ㄓㄤˋ
凭借、依附。 如:「仰仗」、「狗仗人势」。 《汉书·卷四八·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握、拿、持。 如:「仗旗」。 《西游记·第四回》:「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亮切,長去聲。劒戟總名。唐制,殿下兵衞曰仗。 《儀衞志》朝會之仗,三衞番上,分爲五仗,皆帶刀捉仗,列於東西廊下。每日以四十六人立內廊閣外,號曰內仗。朝罷放仗,天子出,則有細仗,黃麾仗。 又《淮南子·原道訓》履危行險,無忘𤣥仗。 《註》𤣥仗,道也。 又憑倚也。 《詩·大雅·有馮有翼疏》馮者,可以委仗。 又與杖通。 《前漢·李尋傳》近臣已不足杖矣。 《註》杖通仗。 又《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𠀤長上聲。義同。◎按兵杖、器仗之仗,上、去二聲通用。惟馮仗之仗無上聲。
"仗" 为谜底的谜语
如把泰山倒过来 (打一字)
【解释】 “泰山”,是丈人的别称,如把“丈人”的排列顺序倒过来,就成“仗”字。
岳父大人 (打一汉字)
【解释】 岳父古称丈人。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