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í     
注音:ㄧˊ
部首:
总笔画:5

繁体字:

统一码:U+4EEA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4203

五笔86:WYQY
五笔98:WYRY

仓颉:OIK

规范编号:50

五行属性:木

HTML代码:&#20202

CSS代码:\4EEA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ceremony, rites gifts; admir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竖、点、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ㄧˊ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礼物:贺~。谢~。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姓。


ceremony, rites gifts; admire
Apparat (S)​,Bräuche (S)​,Erscheinung (S)​,derzeitig, gegenwärtig (Adj)​,Yi (Eig, Fam)
cérémonie,appareil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名〉 (1)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2) 同本义 [appearance;bearing]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 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人物志》 (3) 又如:仪状(容貌形状);仪观(容貌威仪);仪宇(仪容;器量);仪缀(威仪,外观);仪止(仪表举止);仪采(仪表风采);仪相(仪表容貌);仪形(仪容;形体);仪状(仪容形状);仪望(仪容;外表);仪干(仪容体格);仪操(仪容节操);仪举(仪容举止) (4) 法度;礼法 [law;moral standard] 仪,度也。——《说文》。徐锴系传:“度,法度也。” 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墨子》 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国语》 (5) 又如:仪刑(法式,作为模范);仪令(法令);仪准(法度标准);仪则(法则);仪司(泛称地方司法机构) (6) 典范;表率 [model]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楚辞》 上者,下之仪也。——《荀子》 (7) 又如:仪范(作为典范);仪象(以为模式);仪形(典范;楷模);仪型(楷模,典范) (8) 礼仪。仪式;礼节 [ceremony;rite;etiquette] 礼仪卒度。——《诗·小雅·楚茨》 肄仪为位。——《周礼·春官·小宗伯》 十六知礼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礼仪(礼节和仪式);仪部(礼部);仪文(礼仪的形式);仪位(礼仪、爵位);仪检(礼仪法式);仪台(行礼仪的高台);仪序(礼仪的秩序);仪制(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 (10) 仪仗 [guard of honor] 仪马之设,自汉始也。——《事物纪原》 (11) 又如:仪马(仪仗队的马);仪刀(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仪剑(仪卫所持之剑);仪卫(仪仗与卫士的统称);仪驾(皇太后、皇后的仪仗) (12) 礼物,馈赠给某人或单位的钱或物 [present] 且出此间,备些祭仪。——《古今小说》 (13) 又如:寿仪;谢仪 (14) 测量和记录观察量现时值的装置 [meter;instrument]。如:爆燃仪;应变仪;子午仪 (15) 姓

词性变化


   

<动>

〈动〉 (1) 取法;效法 [follow] 仪肖曹之指挥,羡张陈之奇画。——《抱朴子》 (2) 又如:仪式(取法) (3) 拟想;推测;忖度 [conjecture] 皆心仪霍将军女。——《汉书·外戚孝宣许皇后传》 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国语》 (4) 又如:仪图(揣想,忖度) (5) 匹配 [match] 我仪图之。——《诗·大雅·庶民》。笺:“仪,匹也。” 丹朱凭身以仪之。——《国语·周语上》。韦昭注:“仪,匹也。” 帝体丽明,仪表作贰。——《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 (6) 又如:仪比(比拟;比匹) (7) 测度 [measure]。如:仪天(测候天体);仪衡(测度衡量)






谜语

"仪" 为谜底的谜语

  1. 七人齐心到北京 (打一汉字)

  2. 【解释】 “齐心”别解为“齐”字的中心“乂”。


  3. 人有差错要检点 (打一字)

  4. 【解释】 “人”为明企,“错”扣“×”,检“点”为“丶”,合为“仪”。本字意思:密闭,使跟外面隔绝:~闭。密~。~口。~存。


  5. 人总是有一点错误 (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