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ìng     
注音:ㄋㄧㄥˋ
部首:
总笔画:7

统一码:U+4F5E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1244

五笔86:WFVG

仓颉:OMMV

规范编号:51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20318

CSS代码:\4F5E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flattery; glib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竖、横、横、撇点、撇、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nìng   ㄋㄧㄥˋ

有才智,旧时谦称:不~。 善辩,巧言谄媚:~人(有口才而不正派的人)。~幸(以谄媚而得宠幸)。~史(为讨好当权者而歪曲篡改事实的历史)。~臣。奸~。


flattery; glib
beredsam, wortgewandt
éloquent,insinuant,prompt à la ripost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nìng

<动>
(1) (会意。从女,信省。本义:用花言巧语谄媚) 同本义 [be given to flattery] 佞,巧谄高材也。——《说文》 佞,巧也。——《广雅》 佞,谄也。——《韩诗外传》 佞之见佞,果丧其田。——《国语·晋语》 为人佞巧。——《史记·周本纪》 以邪导人谓之佞。——《盐铁论·刺议》 焉用佞。——《论语·公冶长》 非佞折狱,惟良折狱。——《书·吕刑》 非佞誉诬谀之徒。——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2) 又如:佞王(奸佞);佞巧(谄佞巧诈);佞感(谄佞,媚惑);佞道(谄佞邪恶之术);佞兑(谄谀取悦);佞禄(以谄谀取媚而获得利禄);佞色(谄媚的表情);佞恶(谄媚邪恶);佞口(谗佞人之口;利口;巧嘴);佞舌(巧嘴;巧舌);佞言(逢迎讨好的话);佞给(巧言善辩);佞慧(善于阿谀奉承而又狡黠)

词性变化


  nìng  

<名>

(1) 巧言谄媚的人 [one who flatters] 全望陛下亲贤远佞,以调天和,以安黎庶。——《英烈传》 (2) 又如:奸佞


  nìng  

<形>

(1) 有才智 [wise] 寡人不佞。——《左传·成公十三年》 (2) 又如:不佞(没有才智,多用为谦词) (3) 伪善的 [hypocritical] 佞哀诈立,实非本怀。——《北史》


常见词组





國語辭典

ㄋㄧㄥˋ

nìng 

才、才能。常为自谦之词。 《左传·僖公十五年》:「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臣不佞,自少有驱驰四方之志。」 善于花言巧语巴结的人。 如:「奸佞」、「邪佞」。 《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诗中有借虏除佞之语,意在不轨。」


ㄋㄧㄥˋ

nìng 

巧言善辩、谄媚。 如:「佞谄」。 《史记·卷一二五·佞辛传·韩嫣传》:「嫣善骑射,善佞。」 迷惑、困惑。 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立部伎〉:「奸声入耳佞人心,侏儒饱饭夷齐饿。」 沉迷于、迷恋。 如:「佞佛」。 《晋书·卷七七·何充传》:「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 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一○·藏书偏好宋元刻之癖》:「此则佞宋之癖,入于膏肓。」


ㄋㄧㄥˋ

nìng 

善于巧辩奉承的。 如:「佞人」、「佞臣」。 《史记·卷四·周本纪》:「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


《康熙字典》

【子集】
【子集中】
部首:
总笔画:7
部首笔画:2
部外笔画: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乃定切,音甯。才也。故自稱不才曰不佞。 《晉語》夷吾不佞。  又巧諂捷給也。 《論語》焉用佞。 《博物志》堯時有指佞草,佞人入朝則屈而指之。  又《韻補》叶奴經切,音寧。 《夏侯湛·抵疑》猗靡容悅,出入崎傾。逐巧點姸,嘔喁辯佞。 《說文》巧讇,高材也。从女信省。 《徐鉉曰》女子之信,近於佞也。


《说文解字》

【卷十二】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乃定切

巧讇高材也。从女,信省。


『宋代:徐鉉徐鍇』


臣鉉等曰:女子之信近於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