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竖、竖、横折、撇、点、竖、竖钩
<动>
〈动〉 (1) 向旁边歪斜 [incline;lean] 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笺:“侧,倾也。” (2) 又如:侧耳细听;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或愤恨的样子) (3) 靠近 [near;close to] 侧其故处。——《仪礼·公食礼》。疏:“近也。” (4) 又如:侧近(临近,最近)
<形>
〈形〉 (1) 不正,邪辟 [askew;aslant;crooked]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书·洪范》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另见 zhāi;zè
<形>
〈形〉 (1) 倾斜。古字为“仄”[oblique]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宴》 无反无侧。——《书·洪范》 (2) 同“仄”。“平仄”也作“平侧”[oblique tones] (3) 另见 cè;zhāi 其它字义
<形>
〈形〉 (1) 〈方〉∶斜着,不正 [inclined]。如:帽子侧歪在一边;侧棱;侧歪 (2) 另见 cè;zè
"侧" 为谜底的谜语
恻隐之心人有之 (打一字)
【解释】 “恻”字隐去“心”,余下“则”,有“人”之后成为“侧”字。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打一汉字)
【解释】 恻去掉心加上亻,合起来是侧。
以身作则 (打一字)
【解释】 身可以看做单立人,单立人加上则,便是侧。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打一字)
【解释】 “恻”字隐去“心”,余下“则”;“则”有“人”,就是“侧”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