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竖、竖、横折、横、撇、横、横、撇、捺
<名>
(1) 斥候,军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 [scout]。如:候人(军中侦伺敌情者);候正(候奄。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候者(斥候);候长(斥候之长) (2) “堠”的古字。边境伺望、侦察敌情的设施,哨所,土堡 [fortress]。如:候火(烽火);候台(烽火台);候馆(供了望用的小楼) (3) 官吏 [official] (4) 掌管伺察、稽查等事的小吏。如:候人(古代掌管修路、查盗或迎宾的官员) (5) 边境守望、报警的官吏。如:候道(古代边郡为侦察敌情,传递军事情报或应急而修的道路) (6) 负责迎送宾客的官吏。如:候官(迎送宾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军候,占卜吉凶的官员等) (7) 驿站,驿馆 [station] 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后汉书》 (8) 又如:候舍(接待过往官员或其他宾客的馆舍);候置(驿站) (9) 古代计时单位。五天为一候 [pentad;five days] 歧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素问》 (10) 引申为节候,时令 [climate] 北陆候才变,南枝花已开。——唐· 韩偓《早玩雪梅有怀亲属》 (11) 症候 [sign] [马嗣明]为人诊候,一年前知其生死。——《北齐书》 (12) 时节 [season]。如:时候;气候;候鸟 (13) 征兆 [omen]。如:症候;火候
ㄏㄡˋ
侦察、探察。 《说文解字·人部》:「候,司望也。」 《吕氏春秋·慎大览·贵因》:「武王使人候殷。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 汉·高诱·注:「候,视也。」 《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太后亦已使人候伺,具以告太后。」 等待。 如:「候车室」、「逾时不候」、「恭候大驾」、「稍候一会儿」。 《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探望。 如:「问候」。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援尝有疾,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答。」 《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两公子听见,便同公孙去候姑丈。」 服侍。 如:「伺候」。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勃字叔阳,年十二能诵诗、书。常候援兄况。」 《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上·孝章宋皇后传》:「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 诊察。 《北齐书·卷四九·方伎传·马嗣明传》:「刑邵子大宝患伤寒,嗣明为之诊,候脉。」 《黄帝素问灵枢经·卷九·卫气失常》:「候病所在,骨之属者。」 占卜。 《后汉书·卷三○下·郎𫖮传》:「能望气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 《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二十三曰占候医卜,效验多者,为方术之最。」 北平方言。指支付、付清。 如:「候帐」、「这桌酒菜,张先生已候过钞了。」
ㄏㄡˋ
时间、时令、时节。 如:「天候已经不早了,快回去吧!」 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下·游太和山日记》:「山谷川原,候同气异。」 事物的情况或征兆。 如:「症候」、「火候」、「征候」。 《列子·周穆王》:「觉有八征,梦有六候。」 《晋书·卷一二·天文志中》:「凡游气蔽天,日月失色,皆是风雨之候也。」 用来瞭望、监视敌情的碉堡。 《史记·卷二五·律书》:「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筑亭候,修烽燧。」 唐·章怀太子·注:「亭候,伺候望敌之所。」 通「堠」。
《唐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𠀤音後。訪也。 又伺望也。 《前漢·張禹傳》上臨候禹。 又《釋名》候,護也,可護諸事也。 又候人,道路迎送賔客之官。 《詩·曹風》彼候人兮,何戈與祋。 又斥候。 《孫奕示兒編》斥候謂檢行險阻,伺候盜賊。俗作堠。 又氣候,證候。 又叶後五切,音祐。 《楊泉蠶賦》爰求柔桑,切若細縷。起止得時,燥溼是候。 《說文》有𠊱無候。互見前侯字註。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