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ō     wēi     
注音:ㄨㄛ,ㄨㄟ
部首:
总笔画:10

统一码:U+502D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2244

五笔86:WTVG

仓颉:OHDV

规范编号:52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20525

CSS代码:\502D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dwarf; dwarfish, short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竖、撇、横、竖、撇、捺、撇点、撇、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ㄨㄛˉ

古代对日作战时称日本为倭:~奴。~寇。~刀。


其它字义


 

wēi   ㄨㄟˉ

古同“逶”,逶迤。

dwarf; dwarfish, short
Japanerin, Japaner (S)
Wa (Japon)​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形声。从人,委声。本义:古称日本) 人种名。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其后倭和与日本两名并称 [Japan]。如:倭傀(古代的丑女);倭奴(中国旧称日本为倭奴);倭刀(古时日本所制的佩刀,以锋利著称);倭股(日本产的缎子);倭国(中国史书中日本的古称);倭夷(日本海盗)

词性变化


   

<(1) 矮的,个子不高的 [dwarf]。如:倭狐猴>

(2) 短的 [short]。如:倭刀


常见词组





國語辭典

ㄨㄛ

 

我国对日本的旧称。 《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南史·卷七九·夷貊传下·东夷传》:「其国近倭,颇有文身者。」


ㄨㄛˇ

 

倭堕:发髻歪在一侧的发式。 《集韵·上声·果韵》:「倭,倭堕,髻貌。」 《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ㄨㄟ

wēi 

参见「倭迟 」条。


《康熙字典》

【子集】
【子集中】
部首:
总笔画:10
部首笔画:2
部外笔画:8

《玉篇》《唐韻》𠀤於爲切,音煨。 《說文》順貌。  又倭遲,回遠貌。 《詩·小雅》周道倭遲。與逶迤,𨖿迆,委蛇,威遲,委移𠀤通。  又人名。魯宣公名倭。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禾切,音渦。 《前漢·地理志》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爲百餘國。 《師古註》魏略云:倭在帶方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爲國。度海千里,復有國,皆倭種。  又《廣韻》烏果切《集韻》鄔果切,𠀤音婐。倭墮。


《说文解字》

【卷八】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於爲切

順皃。从人委聲。《詩》曰:“周道倭遟。”

『清代:段玉裁』


順皃。
倭與委義略同。委、隨也。隨、從也。廣韵作愼皃。乃梁時避諱所改耳。
从人。委聲。
於爲切。十六部。音轉則烏何切。
詩曰。周道倭遟。
小雅四牡文。傳曰。倭遟、歷遠之皃。按倭遟合二字成語。韓詩作威夷。故與順訓不同。而亦無不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