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竖、横折、横、竖、竖、横、撇、点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籍。字~。词~。经~。引经据~。 标准,法则:~章。~制。~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范。~雅。~礼。~型。 指典礼:盛~。大~。 主持,主管:~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狱。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卖。~押。~契。 姓。
<动>
(1) 主持;主管 [be in charge of] 命汝典乐。——《书·尧典》 或时下愚而千金,顽鲁而典城。——《论衡·命禄》 专典机密。——《三国志·吴仪传》 又如:典御(掌管统治);典诠(主持选拔);典守(主管、保管;看守);典历(掌管;经历) (2) 抵押,旧时一方把土地或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mortgage] 朝回日日典春衣。——杜甫《曲江二首》 民间质典,利息重者至五、七分。——《金史·百官志》 又如:典东西;典地,典田(典当田地);典衣(典押衣服);典身钱(卖身钱)
<形>
庄重高雅。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 [refined;terse]。 如:典畅(典雅通畅);典则俊雅(典雅庄重);典辞(典雅的文辞);典藻(典丽华藻)
ㄉㄧㄢˇ
五帝時的書,指重要的文獻、簡冊。 《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國家的常法。 《周禮·天官·大宰》:「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可作為依據或模範的書。 如:「字典」、「引經據典」。 可遵守的法度、準則。 《文選·劉琨·勸進表》:「中興之兆,圖讖垂典,自京畿隕喪,九服崩離,天下囂然,無所歸懷。」 典禮、儀式。 如:「慶典」、「大典」、「盛典」。 前代的故事、制度、文物。 如:「用典」、「數典忘祖」。 姓。如三國時魏國有典韋。
ㄉㄧㄢˇ
掌管、治理。 如:「典試」、「典獄」。 《三國志·卷六二·吳書·是儀傳》:「到見親任,專典機密。」 以物品質押貸款。 如:「典當」。 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ㄉㄧㄢˇ
文雅、雅緻。 如:「典雅」。 南朝梁·蕭統〈答玄圃園講誦啟令〉:「辭典文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多殄切,顚上聲。 《說文》典,五帝之書也。从𠕁在丌上,尊閣之也。 《爾雅·釋言》典,經也。 《廣韻》法也。 《書·舜典》愼𡽪五典。 《註》五典,五常也。 《周禮·天官·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 《秋官·大司𡨥》掌建邦之三典。 《疏》常經卽是法式。 又《周語》召公曰:瞽獻典。 《註》典,樂典也。 又典守,猶主也。 《周禮·春官》典同。 《又》典瑞。 《戰國策》我典主東地。 《註》典猶職典也。 又姓。 《魏志》有典韋。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典切,音殄。 《正韻》堅潤貌。 《周禮·冬官考工記》是故輈欲頎典。 《註》頎讀爲懇。典,堅韌貌。 《韻會》一曰車轅束。
切部: 多殄切
『清代:段玉裁』
三墳五典見左傳。
閣猶架也。以?庪閣之也。多殄切。古音在十三部。
此字形之別說也。莊都者、博訪通人之一也。謂典字上从𠕋、下从大。以大𠕋會意。與𠕋在六上說異。不別爲篆者。許意下本不從大。故存其說而巳。
古文𠕋作?。此从古文𠕋也。漢碑多有从竹、从艸者。
"典" 为谜底的谜语
一字相貌恶,头长两只角,生就六张嘴,底下八字脚 (打一字)
先排洪水后建桥 (打一字)
并开倒悬 ,三日相连,一家有六口,二十在中间,能听八首曲,一共上下穿 (打一字)
像曲不是曲,长了两条腿 (打一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