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ì     
注音:ㄌㄧˋ
部首:
总笔画:12

统一码:U+51D3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31194

五笔86:USSY

仓颉:IMMWD

规范编号:55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20947

CSS代码:\51D3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shiver; severe cold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提、横、竖、横折、竖、竖、横、横、竖、撇、捺



《康熙字典》

【子集】
【子集下】
部首:
总笔画:12
部首笔画:2
部外笔画:1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質切,音栗。 《說文》寒也。从仌,栗聲。 《玉篇》凓冽,寒貌。 《廣韻》寒風。 《韻會》通作栗。詩二之日栗烈。


《说文解字》

【卷十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力質切

寒也。从仌栗聲。

『清代:段玉裁』


凓冽、
二字今補。
寒皃。
皃各本作也。今依大東正義及小徐本。毛傳曰。凓冽、寒氣也。古亦單用凓字。春秋䋣露謂煗寒曰熏凓。
詩曰。二之日凓冽。
七字今補。亦豳風七月文也。今詩作栗烈。考詩冽彼下泉疏引七月二之日凓冽。是孔本與許同。而陸釋文作栗烈、與許異。且云說文作䬆颲。其實風部未嘗引詩也。五經文字仌部有凓。知其所據詩作凓。
从仌。㮚聲。
力質切。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