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ì     
注音:ㄧˋ
部首:
总笔画:4

统一码:U+5208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42000

五笔86:QJH
五笔98:RJH

仓颉:KLN

规范编号:51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21000

CSS代码:\5208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cut off, reap, mow; sickl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点 竖 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ㄧˋ

割(草或谷类):~除。


mähen, abschneiden [ hist. 艾 ] (V, Agrar)
couper (de l'herbe)​,moissonner,faucher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动>
〈动〉 (1) (本作乂。形声。从刀,乂( yì )声。本作“义”。本义:割草) (2) 同本义 [mow;cut down] 刈,断也。又,杀也。——《广雅》 是刈是濩。——《诗·周南·葛覃》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鲍照《代东武呤》 又如:刈获(收割;收获);刈熟(指收割庄稼) (3) 杀 [kill] 而又刈亡之。——《国语·吴语》 及后世贪者之用兵也,以刈百姓。——《大戴礼记》



國語辭典

ㄧˋ

 

割取。 如:「刈草」、「刈麥」。 《楚辭·屈原·離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 砍殺。 《呂氏春秋·慎大覽·順說》:「刈人之頸,刳人之腹。」 《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我無罪,王何信讒,自刈左右手乎?」 消滅。 《國語·吳語》:「今天王既封植越國,以明聞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無成勞也。」


ㄧˋ

 

割草的農具。即鎌刀。 《國語·齊語》:「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鎛,以旦暮從事於田野。」 三國吳·韋昭·注:「刈,鎌也。」 姓。如五代時宋有刈懷。


《康熙字典》

【子集】
【子集下】
部首:
总笔画:4
部首笔画:2
部外笔画:2

《唐韻》魚肺切《集韻》魚刈切《韻會》疑刈切《正韻》倪制切,𠀤音乂。 《說文》芟草也。 《徐曰》本作乂,後人又加刀作刈。 《屈原·離騷》願竢時乎吾將刈。 《註》刈,穫也。草曰刈,穀曰穫。  又通艾。 《前漢·匈奴傳》艾,朝鮮之旃。 《註》師古曰:艾讀曰刈。刈,絕也。  又《玉篇》取也,殺也。  又《韻會》絕也。



谜语

"刈" 为谜底的谜语

  1. 西餐不可少 (打一汉字)

  2. 【解释】 西餐不可少的就是刀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