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 横 横 竖 折 竖 竖 竖
<名>
(1) 规章,制度 [system] 擅作典制。——《史记·礼书》 虽有典制。——《三国志·孙权传》 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公元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又如:公制;制令(制度法令);制象(制度,法制);制号(制度号令);制节(制度适宜);全民所有制 (2) 式样 [style] 俎豆犹古法, 衣裳无新制。——陶潜《桃花源诗》 其制稍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制样(犹样式) (3) 规模 [dimension;proportion;seale]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守父母之丧为制 [three years of mourning for parents] 因在制中,不便行礼。——《红楼梦》 (5) 帝王的命令。也指法令 [imperial order]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史记·汲黯列传》 制曰:“下京兆尹治。”——《汉书·赵广汉传》 又如:制曰(皇帝的诏书上说);制敕(皇帝的诏令) (6) 各种有关的重量单位制 [weight]。 如:常衡制
ㄓˋ
法度、規定。 如:「法制」、「制度」。 《禮記·曲禮上》:「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 父母喪事。 如:「守制」、「父制」、「母制」。 《紅樓夢·第一一四回》:「因在制中,不便行禮。」
ㄓˋ
製造。 如:「制作」。 《詩經·豳風·東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同「製 」。 訂定、規劃。 如:「制禮作樂」、「因地制宜」。 管束、阻止。 如:「管制」、「限制」。 《淮南子·脩務》:「夫馬之為草駒之時,跳躍揚蹄翹尾而走,人不能制。」 決斷、裁決。 如:「裁制」。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制曰:『可。』」 切割。 《淮南子·主術》:「賢主之用人也,猶巧工之制木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征例切,音製。 《說文》裁也。 又《增韻》正也,御也,檢也,造也。 又《廣韻》禁制也。 又《前漢·高帝紀》太后臨朝稱制。 《註》師古曰:天子之言曰制書,謂爲制度之命也。 又成法曰制。 《左傳·隱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 又《禮·曲禮》士死制。 《註》制謂君命,士受命致死也。 又《禮·禮器》大廟之內敬矣,君親制祭。 《註》朝踐進血之時,君自斷制牲肝,洗于鬱鬯,祭神于室也。 又邑名。 《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 又叶音哲。 《崔駰·達旨》隂陽始分,天地初制。皇綱云敘,帝紀乃設。 又《韻會》浙或作制。江名,在東陽。 《莊子·外物篇》自制河以東。 《唐韻》《集韻》𠀤征例切,音制。 《說文》裁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 又裘也。 《左傳·定九年》晳幘而衣貍製。 又《六書正譌》雨衣也。 又造也。 《後漢·樊準傳》上疏言大侵之禮,百官備而不製。 又式也。 《前漢·叔孫通傳》通儒服,漢王憎之,廼變其服,服短衣,楚製。 《師古註》謂裁衣之形製。 又與致同。 《唐書·張易之傳》易之旣冠,頎皙美姿製。 又義與著同。 《杜甫詩》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淸製。
汉字笔画